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神所選擇為立祂名的居所(上) ◎撰文/蔡恆忠 ◎期數:464期 ◎2016.05號
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以後,第四十年的十一月初一日,來到應許之地的門檻,即約但河東的摩押平原(申一3)。這時,離百姓即將走過約但河進入迦南的正月初十日(書四19),大約只有七十天;摩西清楚明白自己過不了約但河(申三23-27),也知道自己已走到人生的盡頭,這些百姓將在新的領導者約書亞的帶領下渡河,去得神所應許的地。

面對這些只算男丁就有六十多萬、在曠野中一路跟來的眾多百姓,摩西的心裡當然有許多話要叮嚀,但從何說起?他已是一百二十歲的老人,該以什麼話在關鍵時刻向這眾多的年輕會眾道別?於是,他依照神的吩咐,把神的律法重新訴說(申一5),苦口婆心地一再叮嚀告誡他們。畢竟,他們要進入的,是一個未曾踏足之地,到了那裡,他們將告別不斷在曠野遷移帳棚的日子,從此定居!當地有異族人的習俗,和足以顛覆百姓信仰的偶像崇拜:那地的異教惡俗比起埃及只怕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十八9-13)。百姓即將散居迦南全地,甚至有兩個半支派要住在約但河東,無可避免的,他們將與異族混居。如何在新的生活環境中排除異教異俗的浸淫,而繼續持守曠野獨居時的信仰?這不免令摩西擔憂,尤其他們的信仰必須在與世俗混居的險象中代代相傳,那將是巨象般的挑戰!

於是,在《申命記》第十二章裡,摩西吩咐:在神所賜為業的地上,百姓當謹守遵行的律例典章乃是這些:

1.你們要將所趕出的國民事奉神的各地方,無論是在高山,在小山,在各青翠樹下,都毀壞了;也要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柱像,用火焚燒他們的木偶,砍下他們雕刻的神像,並將其名從那地方除滅。你們不可照他們那樣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申十二1-4)。

2.我們今日在這裡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們將來不可這樣行(申十二8)。要謹守聽從我(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行耶和華你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這樣,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永遠享福(申十二28)。

3.耶和華你們的神從你們各支派中選擇何處為立祂名的居所,你們就當往那裡去求問。你要謹慎,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處獻燔祭。惟獨耶和華從你哪一支派中所選擇的地方,你就要在那裡獻燔祭,行我(摩西)一切所吩咐你的(申十二5、13-14)。

很可惜的,百姓在進入迦南地以後,並沒有遵照摩西的吩咐把當地居民完全趕出(士一19-35);這些迦南地的居民成了百姓在持守純正信仰上的芒刺,誠如約書亞事先所警誡:「他們卻要成為你們的網羅、機檻、肋上的鞭、眼中的刺,直到你們在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的這美地上滅亡」(書二三13)。迦南地居民在邱壇的祭祀崇拜,尤其是當地膜拜的神衹,如巴力、亞舍拉,不只混淆了神的百姓對獨一真神的信仰,最後還成為他們亡國的主要禍因。

他們進入迦南地以後,也沒有遵照摩西所吩咐的,用心學習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而努力謹守聽從,以致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在信仰的內容、事奉的態度,以及各支派之間的交往上,都失去神藉律法所立下的原則。以今日的道德倫理來說,「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乃是沒有神話語時,人類社會所能尋求的最理想境界,因為各人如果都能憑著良心處事為人,社會中的罪行必可減少。但在屬神的國度中有神在教導帶領,有自己的良心是不夠的;人必須從祂學習,孕育一顆能在神面前無虧的良心──以神所要的尺度衡量自己。所以摩西告誡百姓不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因人眼中看為正的事不見得是神對人德性的要求,必須是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才是。

《士師記》一卷記錄了約書亞安息以後,神為百姓在不同的年代設立的十二位士師,以及百姓們的信心在那四百多年間時好時壞的過程(徒十三20)。這段期間他們對神的認識幾近盲目,所以不斷重複一句話:「以色列中沒有王!以色列中沒有王!」(士十七6,十八1,十九1,二一25)。神是他們的王(撒上十二12),在示羅設帳幕,期望他們來求問,他們卻找不到王。因為不能認定神是他們的王,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是非判斷行事──《士師記》以「各人任意而行」作結語(士二一25)。

各人任意而行,正確的翻譯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摩西事前所警誡的。

入世、與世俗混居的社會生活往往可以軟化一個想要堅持守道的決心,使人融入世俗。得救的真教會並非遺世獨立,而是參與社會,以關心靈魂的愛在世界中作光、作鹽,領人進入恩典;教會要在眾說紛紜的人本哲理,和人所議定的道德尺度上堅守聖經真理的原則,絕非易事;她必須以主的道不斷洗淨自己(弗五26),藉真理成聖(約十七14-19)──以聖經中的真理來辨識屬世的常理。得救的真教會應在宣牧帶領上有屬靈宏觀的遠見,其信徒在心思和言行上也不倚仗世上的智慧(林前二6),當分別為聖,同心追求上頭來的智慧(雅三17-18),教會才能脫俗於濁世,歸屬主耶穌,作祂榮耀的真教會。

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祢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約十七15-17)。

主耶穌在以上的禱告中說祂的門徒們(其實也指主的教會),不屬世界,正如祂不屬世界一樣。主不叫他們離開世界,但應許要保守他們脫離罪惡;教會若要保守信徒脫離罪惡,其講台就不應只講究情感的愛(phileo),逐步在真理上與世俗妥協;而是重視真理的堅持和教導,才能指引得救的正路,更要遵行主的新命令──以關心人靈魂得救的愛(agape)彼此相愛。這是更高層次的愛,是在真理下對人的救恩有責任的愛。如此,才是聖經中所描述的真教會,信徒的信仰生活不致各行其是,不以個人的喜好和情感作抉擇,而尋求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努力遵行。

選擇在神

神不只藉著祂的律法教導人如何崇拜、服事祂,對於人向祂獻祭服事的地點,祂也有所指定:人並沒有自己選擇在哪裡向祂獻祭的「自由」,因為那是神的選擇──祂要選擇一處,立祂的名,作為祂願意同在之地(申十二5、13-14)。

今天,世上有許多不同的教會(或說教派),有不少基督徒以為在哪一間教會信耶穌都一樣,反正都在信耶穌,只要離家近、信徒親切就好。其實,尋求耶穌的人首要重視的,是他所屬的教會是否是神所選擇為立祂名的居所、是祂以聖靈同在的教會;因為,神在《申命記》中很清楚地要求祂的百姓不可在自己所看中的各處獻燔祭,惟有神在他們各支派中所選擇的一個地方,有祂的名、有神的靈的同在,那才是他們可以獻燔祭之處。

信仰的傳承需要有忠於真理而一致的教導,而非自以為是的各自選擇崇拜的內容和方式。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以後將散居全地,必須有集中的教導和一致的信仰內容,各支派對神的認識才不致漸行漸遠。神要選擇一個地方,立祂的名,百姓在節期的日子必須來到神所選的地方獻祭、接受教導。同樣的,屬靈的真教會不管在任何的國家和地區有多少的各地教會,信仰內容必是一致的,他們必以相同的共信之道服事神(多一4)。

在百姓過約但河之前,摩西殷切的交待了向神獻祭服事的法則。這些法則正是今日尋求、服事主的指引方向:今天世界各地有許多信耶穌的教會,各有不同的信仰內容,有以為守安息日是在遵守摩西律法、屬舊約,是不需要的;其實,在神藉摩西頒十誡之前,或與亞伯拉罕立約之前,安息日已設立(創二1-3)──人不可說安息日屬舊約,或只在摩西的律法中。主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可二27);它讓人從「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和「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六日後得享一天的安息(創三17-19);在舊約律法之前,神已在收取嗎哪的事情上,要求、操練祂的百姓遵守、享受安息日(出十六23-30);那是神與屬祂的人之間永遠的約、作永遠之證據的(出三一12-17),也是以賽亞先知所預言,以信主的外邦人為主的末後真教會所必須遵守的約(賽五六6-8)。

另外,多數基督教會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此乃主耶穌在升天前給祂門徒們的吩咐;門徒們知道:父、子、聖靈的名,正是「耶穌」,所以,在《使徒行傳》中他們受聖靈的差遣,到處為人施洗,每一次都奉耶穌的名(徒二38,八16,十48,十九5)。人是因耶穌的名得蒙赦罪(徒十43,二二16),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讓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得救的真教會必與使徒時代的教會一樣,奉耶穌的名施洗。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4-6)。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以上經文指出,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是得救的真教會,乃神所選擇。神要在那裡立祂的名,以祂的靈充滿其中。而這得救的真教會有聖靈內住,只有一套共信之道(多一4),也只有一種合乎聖經的洗禮。

選擇示羅

在神的帶領下,約書亞和百姓攻取迦南各城,制伏了那地;全會眾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裡(書十八1)。會幕內的法櫃前,正是神與衪的僕人相會、說話的地方(出二九42;民十七4);神選擇示羅,作為百姓信仰崇拜的中心。他們畫地拈鬮分地業,亦在示羅會幕的門口,所以示羅也身兼他們的行政中心(書十九51),在這裡年年有耶和華的節期(士二一19),百姓都在示羅獻祭──示羅是神所選擇為立祂名的居所。

約書亞死後,經過整個四百多年士師的時期(徒十三20),直到以利祭司的時代,百姓還是每年從各地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撒上一3)。撒母耳的父親每年上示羅獻祭,他的母親也在示羅許願、獻出兒子,使他終身做拿細耳人,歸給神。

然而,作為信仰重心的示羅並沒有實際帶領百姓的屬靈生活。士師時代,百姓的信仰在參雜異教習俗的影響下起起落落,時而復興、時而敗落;一直到以利作大祭司的時期,他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作祭司,更是百姓信心的大災難。他們是服事會幕聖事的祭司,理應潔身事奉,卻是惡人、不認識神,甚至在祭壇前行惡褻瀆神(撒上二12-17、22-23)。

近身事奉的祭司心中沒有神,示羅失去屬靈的象徵意義,徒有其名,怎能留得住神?亞薩的訓誨詩說:「甚至祂(神)離棄示羅的帳幕,就是祂在人間所搭的帳棚;又將祂的約櫃交與人擄去,將祂的榮耀交在敵人手中」(詩七八60-61)。

在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他們從示羅抬出神的約櫃,從此,約櫃不再回到示羅。以利的兩個兒子死在戰場,以利也在大祭司的「位上」往後跌倒,當場氣絕──神在示羅的居所被神全然棄絕(撒上四17-18;耶七12-15)。

非利士人因擄約櫃惹禍,只好將其送回以色列的境界。基列耶琳人將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約櫃在亞比拿達兒子的服事中,默默地度過撒母耳和掃羅的時代,大約在四十多年以後,即大衛登基為以色列和猶大的王時,才想到神的約櫃;幾經波折,終將約櫃迎進大衛城,即錫安的保障。

主耶穌升天後,聖靈降下而建立使徒時代的教會;當使徒們還在世時,教會因聖靈的同住和帶領,受主的教訓和得救真道不斷洗滌,而持守聖潔、蒙主憐惜,按著主的應許傳向外邦各地(徒一8)。但從使徒書信中可以看出,在第一世紀結束前,也就是使徒時代的末期,異端已逐漸侵蝕教會的道理根基(提前一3,四1,六3;提後三8;多一10-14;約貳7-11),教會也逐漸俗化(提後四3-4);在使徒陸續離世以後,第二世紀初,聖靈逐步離開教會,二世紀中期以後,教會文獻中已難發現祈求聖靈或聖靈降下的記錄──當教會逐漸在救恩真理上讓步、向異端妥協,而不再堅守起初所領受的純正話語時(提後一13-14),神就如同當時離棄示羅般,走出祂在人間所搭的帳棚。

在春雨(晚雨)聖靈降下、復興末後的真教會之前,聖靈雖可能如舊約時期般臨到人、感動他們為祂作事(民二四2;士三10,六34,十一29,十四19;撒上十10,十六13;代上十二18;路一67),但衪並不留下同住,直到祂再次降下聖靈,建立末後的真教會(賽二2-3;參:何六1-3)。(下期待續)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