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到底是誰的錯? ◎撰文/北區宗教小組策劃stella撰稿 ◎期數:470期 ◎2016.11號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二6)。

事件一:

安息日上午聚會時,大方夫妻二人經常遲到,有時甚至長達半小時,因此孩子參加兒童聚會也經常遲到或缺席,老師們也頗為無奈。

有次,孩子又不想去上課,就與父母一起坐在樓下副堂,聚完會要唱詩了,大家都站起來準備吟唱詩歌,此時孩子站到椅子上,左、右手搭在父母的肩膀,然後把腳往上一縮。夫妻二人發現肩膀上的重力,很快就制止了他的行為。然而聰明的孩子總是很快地能找到樂趣,現在,他的手仍舊勾在父母的肩膀上,隨著讚美詩的旋律搖來晃去。這次父母未再制止,只拿著手機唱著詩歌……。

事件二:

靈恩會開始了,身為兒教組組負責的郁美,希望兒教組能有人得著聖靈,同時身為家長的她,自然對自己的那對雙胞胎有所期待。

靈恩會結束了,孩子所屬的班級沒有人得到聖靈,郁美相當難過,也非常的不高興。

正當大家在教室準備享用便當的時候,郁美轉開教室的門把,站在門口,大聲地對教員們說:「幼年班都沒有人得聖靈,你們還好意思吃便當嗎……?」

頓時,大家都愣住了,面對郁美的指責,馬上就有人哭了,也有人迅速離開教室。

坐在一旁的守義,忍不住回答說:「這又不是我們的錯,我們每週只和他們見面兩小時,怎麼可以怪我們呢?」

「因為你們沒有盡責、沒有好好鼓勵小朋友求聖靈啊!這是『你們』的責任……。」郁美忿忿地說個不停。

大家噤聲不語,心想:就讓她罵吧!

現在,誰還有心情吃飯啊?大家猜想:她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聖靈,而怪罪於人呢?

× × × ×


這些人,這些事,到底是父母的錯?還是老師的錯?

猶太人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不斷地告訴孩子:「你是猶太人,我們是神所揀選的民族。」因此,他們的信仰才能夠傳承至今。

聖經中有許多人物,他們的信仰也都是由母親從小建立,比如:摩西、撒母耳、提摩太。

摩西的身分是法老女兒的養子,他的奶媽,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約基別,從小就告訴他:「你是希伯來人。」這個觀念深植於他的心中,因此摩西從小就知道埃及人所拜的偶像不是他的神,這就是宗教教育的成功。

撒母耳在斷奶以後,就被送到聖殿服事神,雖然以利的兩個兒子行惡事,他卻在那樣的環境中未受影響,這得歸功於他的母親哈拿,給了他很好的信仰基礎。

還有,提摩太的宗教教育,也是來自於他的母親友尼基,以及外婆羅以的教導。

這些人、這些事,都讓我們看到了「家庭」宗教教育的重要。

經云:「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詩一二七3)。因為是「產業」,所以我們才要看守好,並且更是要看守孩子的心,趁早在孩子的心田裡撒種,讓神的道理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才能行出好行為。

那麼要如何「耕耘」神給的產業呢?就是要用「神的話」來帶領孩子。

要了解神的話,除了來教會聚會外,最重要的就是「讀經」;因為我們所要的,聖經裡都有答案。

× × × ×


後來,有人問大方夫妻,為什麼孩子不去上課?

回答說:「孩子不習慣上課。」

其實,這就是父母對信仰的態度。難道孩子不想上課,他們就這麼輕易地放棄孩子受教的機會?大方夫妻到教會的時間,課程都已進行到崇拜課了,因此孩子所聽到的課並不完整,當然就不易融入,而這也可能是孩子不想上課的原因之一。

還有的父母是這麼想的,孩子不去上課就不用等孩子下課;有的父母甚至會因補習等原因,提早帶子女離開教室……,用這種態度來對待信仰,孩子自然會認為信仰不是很重要,因為課都可以不用上了呀!等他們長大後,當面臨抉擇時,自然會選擇放棄了教會。

大方是體驗到神之後,再帶領家人來信主的,雖然知道神是真的,但或許信仰的根基尚淺,自認為等孩子長大後再來學習都還來得及,就這樣忽略了孩童認識信仰的黃金時間。因為,孩子在十二歲以前,是建立信仰的黃金時期。

同時,他也沒有注意到聚會的禮儀,孩子站在會堂的座椅上,本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也不敬虔;看見孩子有不當的行為卻未即時糾正,這樣,孩子怎麼會尊敬神呢?

孩子的學習力強,因此信仰要從小建立,越早養成越好,年紀越大就越難教了。

曾有人說:「孩子不用教,長大後自然就會懂。」這種心態很危險,甚至有些家長把教育視為老師的事;但現代學校教育已不如以往,萬一你想的東西,學校沒有教呢?

幸好我們有信仰,我們可以在家裡建立「家庭祭壇」,讓神幫我們教孩子,讓信仰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至於郁美呢?她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她也是教員,卻充滿了自己的想法,因此班上沒有人得到聖靈,她才會責怪老師教學不認真。這是為了神的榮耀,還是私心?

我相信每位教員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得到聖靈的,而且得聖靈也不是想要就有,神有神的時候,當然,孩子若沒有用心,也是得不到得聖靈的。

身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多方思考,自己要用什麼態度來對待教員及自己的孩子?

她有做好「身教」嗎?

「宗教教育」不全是教員的事,同時也要家長配合,因為這是神給父母的功課。如同教員守義說的,教會每週兩小時的宗教教育課程,是完全比不上孩子在家的時間多。

誰也無法否認,孩子每天吃、喝、拉、睡的地方都是在家庭,從嬰孩時期開始,孩子所接觸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家庭。家庭是生活的地方,當然也是結合信仰最好的場所。

家庭就是他們學習的地方,他們學習父母的言行、學習父母的生活習慣、說話談吐等等,這種家庭生活的影響力,是遠勝於每週兩小時的宗教教育課程。

因此,「家庭」的宗教教育,真的比「教會」的宗教教育重要。

要如何才能做好「家庭」宗教教育呢?其實,聖經早就告訴我們答案了!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六6-9)。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將「信仰」與「生活」結合。

我們的一言一行、起來躺下、無論在何時何處,都要記住神的話,也要隨時談論。這些都是神吩咐做為父母的人自己要行出來,同時也要教導子女的。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啊!

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神自然住在他的心中,這才是「信仰」與「生活」的結合。因此,父母的功用,除了「養育」子女之外,同時也要「教育」子女。

在家裡就把宗教教育做好,不要把責任全推給老師,教會老師能給的畢竟有限,因為真正的教師是「父母」。

或許我們會認為,自己對道理認識不夠深,無法在家做好宗教教育?其實,只要我們有信心,雖然無法說出一篇道理,但全家人可以在一起唱詩、讀經、禱告,也可以分享讀經、生活心得或家庭信主的經過等。

曾有一位母親跟我分享,她是用「讀」的方式,就像連續劇一樣,每天讀一小段。可以是聖經故事,又或許是《聖靈》月刊上的見證,每天讀給兩個孩子聽,因此孩子們都很期待。

我想,這也是一種「家庭祭壇」的方式。因為「家庭祭壇」的目的,就是要教導孩子認識天上的真神,只要我們有願做的心,神一定會帶領。

有一句話說:「態度決定高度」,我們對神的態度,將影響孩子對神的態度,因此,我們的表現,何等的重要!

猶太人的信仰可以傳承下去,而我們的子女是否能夠延續我們的信仰?就取決於現在的我們要如何深耕子女的信仰?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以身作則,同時,也要建立「家庭祭壇」,因為這是來自天上的福氣!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