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我好,你也好!──談自信心的培養 ◎撰文/翔 ◎期數:373期 ◎2008.10號
前言


青春期,由於身體快速的發育與成長,加上對於異性開始產生好奇……,種種身心成長的課題紛來沓至,使得身處這個時期的孩子處於一個極度混亂的階段,他們特別在意自己,也急欲尋找一個自我的定位與認同。

心理學家艾力克森(Erikson, Erik Homburger)提出青春期這個階段的發展所面臨的危機將影響個體趨向「認同整合」或「認同混淆」,是全人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不僅整合兒時的心理發展課題,也將延續影響往後人生的心理發展能否順利。所以,針對青少年的培育,實在不容我們忽視!

在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會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自信心」,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眼光。究竟要如何培育、教養出一個具有自信的個體,筆者試著整理出自信與自傲的區分,以及自信心的培養兩個部分作為您的參考。

自信與自傲


首先,在談如何培養自信心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什麼樣的表現才叫作有自信,它跟它的遠房親戚──自傲又有著怎樣的差異?

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對於「自信」有著如下的註解:「指個人信任自己,對自己所知者與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對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斷不存有懷疑。」此書對於「自傲」沒有明確的定義,筆者試著從其它工具找到註解:「自以為有本事而驕傲。」(電腦辭典軟體──Dr.eye)。

看完這兩個定義,或許您還是覺得像霧裡看花,不是很清楚「自信」跟「自傲」的差別在哪裡,老實說,它們簡直就像雙胞胎,真的讓人很難分辨。不過,就筆者的觀察,它們還是有著特徵上的差異,有時很隱微,有時卻顯而易見。

在諮商輔導這個領域中,有十來個較常被應用的學派與取向。其中有個學派稱為「交流分析學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此學派提出了許多的假設,及對人內在心理的看法,其中有個論述是運用你、我、好、不好四個指標,將人區分出四種心理狀態:「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

筆者認為該學派此論述的其中兩種心理狀態,正好可以很清楚地闡明「自信」與「自傲」的差異。「自信」的人,看待自己及他人的眼光會是「我好,你也好」;而「自傲」的人,則是「我好,你不好」。

換言之,一個有自信的人,他信任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具有價值,也相信自己的所知與能力,且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因此,儘管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但他不會因為這樣而去否定別人的想法及意見,反倒更能謙虛地接納別人的意見及想法,並且能取他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融合、截長補短,這樣的人是一直不斷在學習及成長的;而一個自信的人,看待別人,也同樣認為對方是有價值、是好的!

反之,一個自傲的人,對於自己的意見及想法深信其有相當的價值,也非常相信自己的所知與能力,但他很可能看不見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短處;而一個自傲的人對於別人及其意見或想法,經常抱持著懷疑,或甚至不屑一顧!

若要再探究更深的心理層面,其實一個表現出自傲的人,內在有著很深的自卑,或許只有藉著表現出比他人強,或者打壓他人的作風,才能不讓自己的弱點表現出來,才能不讓自己居於下風。

自信心的培養


那麼,到底要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具有自信而非自傲的孩子呢?筆者提出四點淺見,供您參考:

1.用肯定讚美代替否定挑剔

或許在東方人的文化中比較強調「互相挑剔求進步」的哲學;但,其實就人類的心理發展而言,光是只有挑毛病,很容易使一個人的自信心喪失,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極有可能帶來一種能量的內耗。

自卑的人,往往很難展現出其應有的實力與水準表現,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當然,也有心理學家提出:「自卑」也有可能促使一個人更朝向卓越的表現而努力。但那往往需要更多的探索、調適,才有可能將「自卑」轉換成正向的力量。

要讓自己的孩子省略這些極耗費心力的過程,您可以具體的讚美他的能力和表現,讓他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能力。根據佛洛伊德(Freud, Sigmund)及艾力克森(Erikson, Erik Homburger)所提出的人類心理發展理論中,皆認為2-3歲的幼兒正在發展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或懷疑。

因此,若一個人從幼兒時期就有嚐試自己動手的機會,並且得到正向的回饋,對於其自信心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例如:一個1-3歲的幼兒,正在學習凡事自己來,那麼,您可以給他一些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例如:自己使用餐具用餐。

當他可以將食物餵進口中時,告訴他:「你可以自己拿湯匙,餵自己吃東西,你長大了。」一開始,他一定沒有辦法做得很好,反而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你只要告訴他:「沒關係,我們待會再一起收拾就好。」不需要責罵或威嚇他,或乾脆把他的餐具搶過來,直接餵食,這些舉動(不論有沒有直接的言語表示),都在告訴他:「你沒有辦法做好任何事」、「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一點小事都不會」,這會在他幼小的心靈烙下一個深深的印象:「我不夠好」、「我是一個什麼事都辦不好的人」,而這樣的印象,也將伴隨著他一生。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小孩長到很大了,但還是很依賴大人幫他做事,因為他很擔心會犯錯,他的內在可能是這麼想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所以,「看見」他的能力,並且告訴他,是培養他具有自信心的第一步。

如果您錯過了孩子的幼兒期,青春期是另一個黃金時期,所有兒時來不及好好發展的生命議題,都會在這個時期再度回到個體的生命中重新學習,這是一個您重新調整孩子看待自己眼光的大好時機!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幼兒或青春期的孩子,那麼從現在開始用正向的眼光看待您的孩子所展現的能力,也為時不晚,只是那將會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及精神,協助他將過去烙在心上的標記拿掉。

2.教他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但,要培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你很棒!」乃是要讓他有「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的智慧眼光。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生氣質」,所以即使是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也都會在個性上呈現出或多或少的差異性。

每一種特質(例如:活潑、文靜、敏捷、謹慎……等),都無法清楚地區辨「好」、「壞」或「對」、「錯」,它就是一種「特質」。作家長的,要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特質,但不需要替這些特質貼上「好」、「壞」或者「對」、「錯」的標籤,這樣,孩子會清楚認識自己的優勢在哪兒,又有哪些還可以再開發以及成長的地方,卻不會因為自己的特質而討厭自己。

3.帶領他欣賞別人

除了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獨特的特質之外,再來,他也需要培養欣賞他人的眼光。現今的社會,太講求「比較」,每個人似乎都一定要跟別人比出高下,才足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或許有人認為適度的比較,可以激發個人的潛能。

但,身為基督徒應當有超越的眼光:每個人所擁有的,其實都是來自天父的賞賜,不需要跟別人比,只需要問自己將神所給的發揮、運用了多少;而看待別人,也是看別人擁有神賜予的美好就足夠;因為,神所造的,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三11)。

4.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俗話說:「半瓶水,響叮噹!」這句話是說,當一個人所知所見只有一些時,往往急於展現自己所知、所能,但有時往往只能表現出一知半解的狀態。但一個謙謙君子,卻總是不好發言、不好展現,因為他們所學所聞多了,更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及「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此處的「自卑」,意謂從低處開始)。」這樣的道理。

因此筆者認為要能培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除了讓他可以知己、知彼之外,還有一個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多帶他與這個世界、大自然接軌,讓他可以體認到,原來世界是這麼的大,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樣的技能,自己所知只是很有限的有限,那麼,他或許可以有更開闊的眼光,看待自己及周遭的人事物。

結語


願全智的神,親自賜予您我智慧,能以教養出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深具自信、虔敬、蒙神悅納的孩子。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