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一間與保羅感情深厚的教會(上) ◎撰文/黎為昇 ◎期數:443期 ◎2014.08號

直譯經文1



當我們在閱讀保羅書信的時候,我們會感到保羅的希臘文真的非常複雜。以《腓立比書》來說,保羅問安之後,他用從第3節至第7節如此長的句子,來表達腓立比教會是一間值得人想念、感謝的教會,因此他說每次都是以著感謝的心境為腓立比教會禱告。

保羅為腓立比教會感謝神(一3-6)

第3節中的「我感謝」,2是指當接受某人的利益或祝福後,給予對方仁慈的回應以表達謝意,這是神創造萬物所賦予被造物,特別是人類,所擁有的特質。當中的「在每次回憶你們時」中的名詞「回憶」,其意是透過回想所得的資訊,也就是存留在記憶當中的訊息。一般要讓別人能把我們放在記憶當中,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會發生在幾種情形之下:首先是我們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或是因為我們經歷某特殊事件讓對方深刻地存留在記憶中,要不然就是持續地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件事有突出的表現,讓人一想到這件事就聯想到我們。

腓立比教會在保羅的記憶中,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這間教會是他在歐洲建立的第一間教會;一方面保羅在腓立比的時候,經歷了縲紲之苦,想必讓他記憶猶新;最重要的是,這間教會自接受保羅所傳的福音以降,都是保羅的好同工,一直盡力地支援他(腓四15-16),也因為保羅與他們相處是充滿美好的回憶,因此只要一想到他們,就讓保羅自然地流露出喜悅與感謝。

此時不妨讓我們仔細回想自己,到底我與人相處是給人甜蜜的回憶,或是讓人心中隱隱作痛?我是讓人能由衷地感謝神的那一位?或是令人擔憂的那一位?如果我們是像腓立比教會一樣地令人安慰,那我們的生命便有了價值;也就是說,在我們生命所留下的歷史軌跡,當成為影響別人趨向正面因素的標記時,這就好像遊客看見指往目的地的路標一樣,給人更有向前行的信心,那我們所發出的正面影響力,都能被神所記念,所付出的生命、時間成本,都產生永恆的價值。

讓人有好的印象不能僅憑藉著第一印象或有過特殊事件,假若我們只經營在別人眼中的第一印象,或是透過某特殊事件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企圖巧妙地利用人普遍憑著外貌評斷人的弱點,來營造我們的正面形象,這很容易陷入「為自己雕刻偶像」的陷阱。為了避免落入這種軟弱,可以時間來沖淡這種今生的驕傲;換句話說,若一個人能突破時間的限制,以實實在在的心面對神與人,持續地在某件別人認同的事上堅持到底,使自己符合別人眼中的自己,就能成為「貨真價實」的人。這樣的作法也能驅使我們在神面前無所指摘,因為人的認同總是短暫多變的,唯有真實面對神,才能從一而終。

保羅在第4節接著說:「當帶著歡喜發出祈求時」,當中的「祈求」,源自於動詞「懇求」,其意為基於某些推測的需要而急迫性地向某人乞求。也就是說,當我們單獨用「懇求」這字時,從主觀的判斷上,表示某人因認定某些事有所不足或虧欠之下而向主懇求,在這種情況下的祈求,往往不自主地會「帶著憂愁地祈求」。所以保羅在第四章的時候,勉勵腓立比教會應該要「在所有的事上藉著禱告與帶有感謝的祈求(直譯)」(腓四6)。保羅會有這樣的建議,是因為保羅先命令他們「你們要不斷地沒有憂慮」,也就是要在懇求的事上,先學會透過禱告,將推測、想像所產生的焦慮褪去。若我們在禱告中無法將憂慮除去,我們的「懇求」最終會被憂慮綁架,變成「帶著憂愁地祈求」,這種祈求會讓人只停留在令人擔憂的事上,祈求神的幫助,最遭的是,他永遠無法體會什麼是「帶有感謝的祈求」。

「帶著歡喜地祈求」是在令人喜悅的事上祈求神的幫助,意思是他會先在禱告中看見令人感謝的事,然後根據這些事再向神祈求,讓這些事能夠達到越來越完臻的地步。例如保羅歡喜地為腓立比教會祈求,乃是因為他看見了腓立比教會有令人感謝的事,就是在第5節論到的「因為你們的團契為了福音」。因此他朝著這方向,一方面歡喜感謝神,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這「為了福音的團契」,能在聖靈指引之下愈來愈達到神的要求。

當中的「 團契」,其原意是指因為有相關的興趣或利益,使彼此之間發生關連而有密切的聯繫。換句話說,假如我今天參加登山社而認識了甲君,甚至成為朋友,乃是因為我與他有共同的嗜好──登山,使我們兩個人有共同的話題、想法,甚至花時間一起登山,也就是我們有一部分重疊的生命,是一起從事登山的活動,我們之間便可以稱為「團契為了登山」。

然而腓立比教會的同靈,他們互相的興趣或利益是「為了福音」,因為他們同蒙主恩,有共同的經驗、話題、想法等,甚至一起經歷主耶穌的救贖,並同有一部分重疊的生命來事奉主,為了將這樣的好消息傳揚出來。換句話說,他們彼此在主的福音上,分享物資、興趣、人生目標與願望,並且為了福音擴展的事工,一同努力,這就是保羅所稱呼的「你們的團契為了福音」。

而且這「福音團契」成立的時間是「從第一天到現在」,這是指從保羅傳福音給腓立比教會開始,一直到他寫信的時候,他們一直都是同心合意地為了興旺福音,使彼此的生命交織在一起。難怪保羅想到這「福音團契」,就以滿心歡喜的心情為他們祈求禱告,能使這樣的團契延續「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在這3-7節如此長的句子,主要動詞就是在第3節一開始保羅所說「我感謝我的神」的「我感謝」,其後所接的分詞(Participle),便與「我感謝」有時間次序的關係。例如第4節中「帶著歡喜當發出祈求時」的現在分詞「發出」,這「發出祈求」的動作與「我感謝我的神」的動作同時發生;也就是說,當保羅歡歡喜喜地為腓立比教會禱告時,他也同時在禱告中大大地感謝神。

另一個分詞是在第6節中「這本來就是已確信的事」的完成分詞「已確信」,這「已確信」的動作則發生在保羅「我感謝我的神」之前,而且這「已確信」的動作發生後,其狀態仍一直持續到保羅寫信「我感謝我的神」之際;也就是說,保羅打從一開始就深深相信一件事,而且這樣的信念一直持續到保羅寫信感謝神的時刻。而且保羅用「正是此事」,來強調他打從認識他們開始,就深深地相信他現在所說的「你們的團契為了福音從第一天到現在」這件事。

接著保羅以表達原因或理由的連接詞「因為」所連接的名詞子句,來解釋他為什麼會從一開始傳福音給腓立比教會的那天,就相信他們的福音團契可以一直持續到現在的原因:那就是「這曾在你們之中啟動善工的這位」在他們心中動工的緣故。這裡的過去分詞「曾啟動」,意思是開始某種特殊的狀態或關係,時間點則發生在第3節保羅所說的「我感謝我的神」之前。

至於所謂的「善工」,簡單說就是好的行動,若我們根據主耶穌所說:「沒有一位是善,除了獨一神以外(直譯)」(可十18)的觀念來看,所謂的「善工」就是神的工,更精準的說是因為符合神性情與旨意而能討神喜悅的事(羅十二2);而「成全」的意思就是能夠帶來成功的終點之行動;至於「耶穌基督的日子」這個概念是源自於舊約「(耶和華的日子)」3,到了新約即指主的選民得救(林前五5;提後一18),值得向仇敵──魔鬼誇口(林後一14;腓二16),將榮耀歸於神的日子(腓一10;帖後一10),主再來提接信徒的那日子,也是主審判的日子(林前一8;帖前五2;帖後二2;彼後三10)。換句話說,保羅打從一開始就相信聖靈在他們內心啟動了神的工,成為他們樂意興旺福音的動力,也唯有聖靈在人的心裡動了善工,才有可能「將成全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因此要知道我們作工的動力是出於神的感動,或是出於一時的衝動?可以從事奉工作是否持續到某一階段為止,還是只是曇花一現而已,來判斷之。難怪當主耶穌面對一大群人要跟從祂的時候,祂立即提出長期蓋樓與戰爭和解的比喻(路十四25-33),也就是說,凡要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人,要像蓋樓一樣要有長期付出的打算,畢竟一曝十寒的態度是不會有成果的;另外跟隨主的人也不宜作無謂的犧牲,所以主耶穌才提出有一萬兵的軍隊,當他們面對二萬兵來襲時,談和保留戰力反倒比打沒有把握的戰更實際。聖靈所啟動的善工,一定也是依循上述的原則進行的。

什麼是保羅所提及腓立比教會所做的善工?(一7)

標示在第6節與第7節兩個子句之間的「• 分號(semicolon)」,常用來表達一短暫的停頓,而且作者所主張的事,往往在分號之後的字句比先前的子句更加明顯。也就是說,第7節的內容是保羅舉出何謂「善工」的一個例子。

保羅在第7節採用如同英文間接論述的方式表達,中文意譯可譯為:「我因你們眾人的緣故一直去思索這件事是應當的」。這裡的「思索」是指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思考某事,而且保羅用現在不定詞的「一直去思索」,來表達這思索的動作是連續性的、持續性的。而所謂的「這件事」是指下文所說:「因為我一直有你們在心中的這事」。當「有」後面接著的受詞指的是人的時候,往往有屬於某人的意思,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保羅的心屬於腓立比教會,簡單說就是「你們常在我心裡」的概念。而且他用「一直有」與「一直去思索」一樣是現在不定詞,同樣表達連續性的動作。而「心」代表一個人裡面的「我」,有時特指人的思想(弗一18)、意志(羅二5)或感情(西四8);而在本節所指的,更傾向是情感方面。更進一步說,當保羅在想念腓立比信徒的時候,他認為這是他應當作的事,這是一種以愛回應愛的自然流露。

保羅論到:「無論是在我的鎖鏈之中或在申訴與確證福音之中」,這是指保羅在羅馬一方面失去自由,一直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一方面指出他此次之所以去羅馬,最主要不是為了傳福音,而是為了福音,向羅馬政府提出「申訴」與「確證」。關於「申訴」意思是某人代表他自己或別人說話,來反駁被斷定的控訴是錯誤的;而「確證」之意則是使某事更確定,若根據《希伯來書》六章16節的用法,「因為人根據更大的起誓,並且所有對他們起爭議的終結是因為起誓的確證(直譯)」,以及有聖經學者根據約西元前二世紀的巴黎蒲草紙手冊與文件〔Notices et textes des papyrus (Paris)〕,可研判「 確證」這字有法定保證、提供擔保作用之意。4

當然這類的事工不像過去他四處傳福音般有明顯的果效,譬如他在第一次與第二次的宣教旅行,有四處建立教會的成效,也不像第三次固定在以弗所一段時間訓練工人,因著教會的成長得到滿足。他這次的工作是要向羅馬政府表白,抗辯控告教會的猶太人,教會不是像控告者所毀謗的那樣子;另一方面又要向政府提出福音的真實性,尤其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向政府證明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事實。這樣的工作即便沒有立即看得見的果效,腓立比教會仍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保羅所做的工。

保羅說:「你們眾人都一直是我恩典的合夥人」,所謂的「合夥人」,是指某人與其他人一起參與某項事業、共同關心某件事情、共有某份資產、或是同享某種關係,因此「我恩典的合夥人」的意思是,腓立比教會一同與保羅得著因參與福音事工、甚至同他一齊領受因事奉所得的恩典。例如以去未得之地傳福音的事工來說,保羅是第一線的工人,是站在幕前的事奉者,但若沒有幕後的工人默默耕耘,很多事工是很難推展;所以保羅在第四章15節之後,提及當初他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時候,即使情勢危急,他們仍派員來支援保羅物資這件事(徒十七5-8),保羅始終一直放在心上。

現今我們有些教會舉辦福音茶會或佈道會,往往看見的是證道者、翻譯者、詩班、或主持人……等臺前的工作者,然而檯面下有許多人默默付出卻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例如那些準備茶點、音效、場地等庶務的工作,或是用心帶領慕道朋友,或是默默為他們禱告的福音先鋒……等幕後工作者。因此保羅提醒我們,無論是什麼角色,是幕前、或幕後,都是神恩典的合夥人、受益者,重要的是,我們是為了福音?為了主?還是為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



參考書目:

原文聖經部分

1. 希臘文聖經Nestle-Aland 27th edition,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Stuttgart 2001.

希臘文字典部分與文法部分

1. Arndt, W., Danker, F. W., & Bauer, W. (200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Louw, J. P., & Nida, E. A. (1996).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3. 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Greek (New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4. J. Gresham Machen, 呂榮輝、戴紹曾譯,《新約希臘文》(第四版),高雄:聖光神學院,1983。



註:1.筆者為了忠於原文,所引用的經文均直接從Nestle-Aland 第27版希臘文聖經與BHS希伯來聖經直譯為中文,因此筆者所譯出的經文便忽略中文的流暢與文雅。

2.本文的字義皆出於希臘文原文字典,書目請參見本文末所列的參考書目。

3.關於「(耶和華的日子)」,請參考拙作《聖靈》月刊第414期,〈論對猶大的審判(二):神的審判也針對猶大國中的首領與領導人〉中,關於「(耶和華的日子)」的釋義。

4.Arndt, W., Danker, F. W., & Bauer, W. (200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173).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