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談困頓中的思想信仰──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詩七十三16) ◎撰文/杏仁子 ◎期數:445期 ◎2014.10號

信仰裡最關鍵的是麼?也許有人答是信心,有人答是盼望,也有人答是愛心,或是更籠統一點像是與神的互動經歷……;角度不同,看到的關鍵也不同。舉信望愛來說,這三樣是我們信仰工程的基石,缺一不可。我們靈裡的生命同時在這三個向度上豐富、營造,使我們一生信仰的果效能延及永續,身後長存不滅。但不管是建立信心堅定盼望或是實踐愛心都有一個共同過程,那就是:透過悟性明白神的真理進而能夠實踐,這或許才是信仰的關鍵,而「與神互動的經歷」其實也是悟道與行道的總和。

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求祢賜我悟性,我便遵守祢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詩一一九33-34)。

人的悟性是神在我們內心工作的燈。透過悟性,思想神的道,反覆琢磨,我們才能在信仰上逐日精進。只是人通常都有惰性,想那向來懇切愛慕神律例的大衛王,在天下太平無所事事的午後,不抱著律法書抄寫,卻犯下飽暖思淫慾大罪的例子固然極端,但失腳後他懊悔說:「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祢的話。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詩一一九67、71),挫敗絕對有助於思想萌發茁壯。

神用苦難煉淨人,是由於人能夠思索調整腳步來因應。我們常說「主必帶領」,主的帶領並不是分給每個人一本導航手冊,而是藉著我們在碰到困境時,腦袋活躍思尋下一步驟的考量整理,順勢引導我們的決策行為。

思與行三步驟


當然苦難不見得是神激發人尋索信仰旅途標示的唯一方法。亞伯拉罕的老僕人為小主人以撒娶親的過程就非常順利。然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求告神、觀察變化、確認指引(感謝讚美),是不管在順境或逆性下,悟道行道的標準步驟(創二十四):

1.行動之前求告神:他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祢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我向哪一個女子說:『請你拿下水瓶來,給我水喝』,她若說:『請喝!我也給你的駱駝喝』,願那女子就作祢所預定給祢僕人以撒的妻。這樣,我便知道祢施恩給我主人了。」話還沒有說完,不料,……(12-15節)。

2.觀察變化:「那人一句話也不說,要曉得耶和華賜他通達的道路沒有。」(21節)

3.確認指引(感謝讚美):「那人就低頭向耶和華下拜,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不斷地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至於我,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裡。』」(27節)

如何操作這三個思與行的步驟,往往會決定信仰上困頓境遇的成敗。

悟性不通達的約拿


先知裡最搞怪貧嘴的要算是約拿了。約拿聽到神的吩咐,想也不想一下,馬上逃(拿一);還好,被丟到大海中被魚吞吃後,學會了正確思考(拿二)。但任務一完成,他的情緒又來了: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祢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祢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1-3)

先知果然是先知,聖經非常熟,跟神頂嘴的時候,引述神性(出三十四6-7)來申論,看來每個都有理。不同於先前脫逃罷工,這次是義正詞嚴的向神禱告申訴。顯然他信仰上思想的操作練習已經有了雛形,但是他並非詢問求告神,而是跟神發怒。所以神只好耐著性子來教導這個雖然熟讀聖經但悟性仍然幼稚的先知。

「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拿四4-5),約拿把第一步驟抱怨當作求告,之後他開始第二步驟,觀察時局的改變。

耶和華神安排一顆蓖麻樹,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顆蓖麻大大喜樂。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6-8)

時到如今,約拿的悟性仍然不開竅。他的思考仍然以自己為本位。逃脫差遣是為了怕死,完成任務反而求死為的是抗議,再求死是因為原想看好戲,沒想到竟然要因一棵小樹的枯榮受苦。約拿不僅不把別人的生死當一回事,甚至連神也不放在眼理。「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拿四9),活像個在地上哭鬧耍賴的孩子。他還是無法參透神要他學習的道理。

第三個步驟「確認指引」,神只好自己來:「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0-11)

一般而言,神的工作一定具備多重功能。神差遣約拿喚醒尼尼微城的人悔改,另一方面,因為這城的悔改,也讓約拿內心深沉的缺點浮顯出來,神對約拿的教導方能竟其工。從約拿一開始逃亡到向神發怒,可以看出約拿對尼尼微城的態度,可能根本就是希望惡貫滿盈的尼尼微合城被滅。是選民的優越感與對亞述人深刻的民族仇恨作祟吧!

信仰上思考的障礙


阻礙約拿在悟性上不長進的毛病,是否也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自覺比他人有義嗎?覺得我的神怎麼可以也是他的神呢?覺得自己做的工最重要嗎?自覺自己在教會中的家世背景比較好嗎?神要約拿看見自己自私、沒有憐憫的心,可惜約拿從頭到尾無法從周遭的變化作出深度的信仰思考。

與約拿不同的彼得愛主並不自私,但就在他做出正確思考,認定主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蒙主稱讚他大有福氣的下一刻,卻又戲劇性的被主斥責。

「彼得就拉著祂,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祢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十六22-23),不能以神的角度思考,往往是我們信仰思路上的最大路障。

屬靈觀察細微者如以利亞,見到巴掌大的雲,便知道天要降大雨(王上十八41-46)。即便在第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卻能在心理反覆思想者如馬利亞(路二19),都是朝著體貼神的意思去操作自己的悟性。

與本位主義思想相反的是氾濫使用「神的意思」。事實上與神的互動密切的人,不會輕易拿「這是神的旨意」來為自己的想法背書。省掉亞伯拉罕老僕人那三個標準步驟,行動雖然好似非常體貼神的旨意,然而所夾帶這句形同尚方寶劍的話,不久就會被證明是空話。

錯誤的思考導致失敗的人生。時刻儆醒別自我中心如約拿,也莫妄稱神的名彷彿敬虔;不慎如彼得誤判的話,得趕緊求神憐憫修正。

不同人生路,不同悟性操練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隨著個人的條件差異會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每個人的人生旅程藍本,在回覆神信仰提問時便無一個完全相同。有人答得好,有人完全不經心。

有的答案瞬間即得,有的經過了數十載仍然不知答案為何。前者的試驗,或許只是去激發人思考一個命運扭轉點的決心,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是這種典型。後者的操練,則可能是一個性格上完全翻轉的過程,是重生火煉的洗禮如摩西在曠野牧羊四十年。

亞伯拉罕獻以撒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獻獨生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聖經裡記錄這一段奇事的筆調很平淡。亞伯拉罕與兒子以撒上山獻祭那麼長一段路裡頭,兩人複雜心情的描述完全空白,留給後人許多想像空間。只有在《希伯來書》裡對亞伯拉罕信心的思考有一個交代:「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十一17-19)

故事背景是這樣:一百歲才得到的兒子是眼巴巴等了二十五年才如願的心肝寶貝,也是神許他的後代將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如此眾多的來源。神要求他獻上這個獨子,根本是出爾反爾;另外,兒子死了,代表神預言他做多國的父這話就會落空。這個神怎麼跟他一百多年來認識的神完全不一樣呢?他到底要不要遵守神的話?亞伯拉罕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他如何找到答案?兒子問起他又要如何?

亞伯拉罕思索後的結論就是:「神能讓以撒死而復活」。這個答案與他向來所認識的神沒有衝突,也讓他對神的信心不因神這個要求而動搖。他相信神既可以讓他們兩個老邁的夫妻得子,就可以讓兒子死而復活。這樣的思考延續統整了他信仰上的悟性。如果我們是亞伯拉罕,我們或許要與神討價還價再求告一番比較保險。但亞伯拉罕以原有信心基礎,思索後得到的答案,讓他二話不說直接採取行動(很多人不求告神,直接行動,不是因為信心使然,而是把神擺一旁,像大衛犯罪一樣)。

事實上神並沒有讓以撒死,然後復活。神的意念不同於人的意念,人並不能完全參透神作為。當我們生活上碰到看似非常的遭遇,往往是一個信仰悟性訓練的契機。神要訓練愛祂的人在一個正確的悟性方向下,確實的實踐出看似艱難的義行。完成了這個過程,我們就更深入認識到:在那奇妙萬有的神裡面有更豐盛的恩典是挖掘不完的。一次又一次挖掘恩典的同時,我們的靈程不斷漸進地被提升。

亞伯拉罕通過神的考驗後,從神那兒他才明白,透過這個事件自己已經進到神眼中的另一個層次:完全敬畏,對神沒有保留(創二十二1-18)。神並允諾他:「你的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歷經顛沛流離再復國的以色列雖小如彈丸四面受敵,哭牆之痛讓他們珍惜選民的身分,自此沒再打過敗仗,正如神的允諾。

可曾想過,在信仰困頓中所做的思考選擇,隨而從神得福或遭禍會延及自己的後代子孫三四代?

摩西曠野牧羊四十年


扭轉點的行為選擇霎那間決定了命運,而浴火重生的改變又如何發生呢?從枯竭悟性開始。令人十分震驚是不是?以下的模式值得我們深思:為了將來某個特殊任務,神會刻意安排一段苦悶漫長的日子,讓人思想鬱塞甚而瓦解,不知不覺中某些行為改變了,慢慢建立了新習慣。養成的新習慣最終成就了神想要塑造的新生命。

摩西一生中最長的四十年應該是曠野牧羊,無聊到讓一個飽讀詩書的王子失去自信地認為自己拙口笨舌(出四10)。換個角度講,這四十年或許也是最短的。因為人對沒有特殊生命意義的時間,往往感到最空洞沒有掌握。神用這又長又短的四十年,為祂的民儲備一個通曉埃及宮庭內外事務,能夠面對法老威嚴挑戰,又耐得住幾百萬散民日夜哀哼抱怨的領導者。原來,要在素來牧羊的以色列人中,尋出一個學識與謙和(民十二3)兩者皆勝過世上眾人者來帶以色列人出埃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神辦到了!神先讓摩西進入皇宮被領養,學經歷成為埃及第一人,再用漫長落難的日子塑造出一個世上最謙和忍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若問常與神親近的人信仰中最可怕的是甚麼?恐怕不是神的憤怒懲罰,而是神的沉默。長時間的沉默會讓人不知道神到底是否還與我們同在,祂在想甚麼?為何任我跳腳、哭泣,甚至斗膽抱怨,神還是不說一句話?那往日與我密相契的神失蹤了還是度假去了?當我們面臨生命中神靜默不語漫漫無盡的日子,或許神已經把我們帶到屬靈牧羊的曠野。神無語,羊兒亦無語,只能自己跟自己對話。時間愈長,性格的改變越大。十年二十年沒有答案的日子過去了,未想另一個任務竟悄然來到。

結語


遭逢人生困頓寂寥的時候常讓我想起大衛說:「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詩七十三16),此時一首大學時期感動我無數回的詩歌(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就會在心底低鳴:

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出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變成酒;你若不煉哪達成膏,它就不留芬芳。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祢許可的創傷?

我要讚美,再要讚美,讚美何等甘甜;雖我邊讚美邊流淚,甘甜比前更加添。能有甚麼比祢更好?比祢喜悅可寶?主,我只有一個禱告:祢能加增,我減少。

副歌: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祢收去的東西,祢以自己來代替。

屬靈的人生路上,像打乒乓球一樣來認知神,或是像進入靜止的時空隧道被重新雕塑,這兩類悟性的操練我們都可能會經歷到。碰到挫折時,我們是否聽得懂、看得懂神要成就在我們身上奧妙之事?(太十三10-16)。感嘆「眼看實係為難」的大衛,從挫敗中學到最寶貴的就是操練了悟性,懂得遵守神的律例。

我們能夠明白主的提問嗎;「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太十六11),或許亞伯拉罕老僕人的三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撥雲見霧。但若已經來到神無語的曠野,那麼就好好數羊過日子,等候時日滿足時主的呼喚吧!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