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觸摸那傷口 ◎撰文/恩沛整理 ◎期數:445期 ◎2014.10號
一.前言

現代社會的特色是「冷漠」。在家庭中,倘若父母不擁抱子女,使他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個性上的缺失。在社會中,居住在都市的大廈之中,雖然是隔壁的鄰居,卻多不認識,彼此間的關係冷淡。在醫院中,也有「冷漠」的現象發生。例如有一六十多歲的婦人,是淋巴癌的末期。她原本在住家附近的醫院看病,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醫生願意聽病人的傾訴,問她最近生活如何?哪裡不舒服?而且肯伸手觸摸她不舒服的部位,問她的感覺如何?經過一段期間以後,醫生發現治療的效果有限,建議她轉診至另外的醫院。當她來到這醫院,發現有先進的儀器,有優秀的醫生;但醫生不與病人聊天,不重視病人的感受,只重視儀器的檢驗結果。不久,這病人又回來看原來的醫生;她最需要的是有人關心、觸摸她,問她的感受如何?

在上述的背景之下,我們來探討在四福音書中,耶穌如何觸摸病人的傷口?以及耶穌如何讓人觸摸祂的傷口?

二.耶穌觸摸病人的傷口

1.有形的傷口

(1)耶穌觸摸痲瘋病人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祂跪下,說:「祢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可一40)。這人的傷口是長大痲瘋,按照舊約律法的規定,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人是不潔淨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為了避免將不潔淨傳給別人,他遭遇他人時,要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利十三45-46)。長大痲瘋的人,在肉體上會全身潰爛,無藥物可醫治。在心靈上,因為被認定是不潔淨的,須遠離家人,受到人們的排斥和棄絕。罹患此病的人常被認定是因犯罪而遭受神的懲罰(民十二10;王下五27),所以他們心靈上的創傷比肉體上的創痛,更加難以忍受。

病人的希望是能夠得到潔淨,使他可以再度與人往來、親近。耶穌看見這社會的邊緣人,祂就動了慈心,並且伸手摸他(可一41)。耶穌是造物主,祂是無所不能的;祂可以不必觸摸病人,就能使病患得醫治。但耶穌卻伸手觸摸病人,不怕沾染不潔淨,這是向被棄絕的人顯示祂肯接納他的恩典。耶穌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的病人就潔淨了(可一42-43)。耶穌親近病人,接納病人,醫治病人,而且潔淨病人,使他能再度與人往來和親近。耶穌伸手觸摸病人,不但使他肉體的傷口得到痊癒,而且心靈傷口也得著醫治。

(2)耶穌觸摸瞎子

耶穌出耶利哥的時候,有極多的人跟隨他;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太二十29-30)。這兩個人的傷口是「瞎眼」。就肉體方面而言,因為只能聽見,卻無法看見。雖然住在眾人中間,但與人溝通可能會有障礙。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坐在路旁討飯,依賴別人的接濟來生活(路十八35)。就心靈方面而言,因為無法與人溝通,內心會有遺憾。

瞎子聽說是耶穌經過,而且知道耶穌能治病。他們就把握機會,用聲音打破障礙,一再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耶穌就站住,叫他們來,說:「要我為你們做甚麼?」他們說:「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太二十30-33)。瞎子的希望是眼睛可以看見,使他們能與人親近和溝通,而且能夠依靠工作來維生。

耶穌不棄絕卑微無助的人,他看見了瞎子,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太二十34)。耶穌是神的兒子,祂是無所不能的。只要祂吩咐,瞎子就能立即看見。但耶穌卻伸手觸摸瞎子的眼睛,不但使他們肉體的傷口得到痊癒,而且心靈傷口也得著醫治。

(3)患血漏的婦人主動觸摸耶穌

有一個婦女,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她看了許多醫生,又花盡了她所有的積蓄,但病情卻無好轉,反倒更加嚴重(可五25-26)。依據舊約律法的規定,婦女患了漏症,是不潔淨的(利十五章)。因為不潔淨會傳給別人,所以不能與人有所接觸,要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倘若要與人接觸,只好隱藏自己的病情,不要讓別人知道。這婦人的傷口是患了血漏,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她的希望是病症可以痊癒,能再度與人親近。

婦女聽見耶穌的事,知道祂能醫病,因此想求見耶穌。她隱藏在眾人中間,避免被熟人發現,說她將不潔淨傳給別人。她偷偷地伸手觸摸耶穌的衣裳,希望病症可以藉此得到痊癒,血漏能夠得到潔淨,可以再度與人接觸和親近。於是她的災病好了,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可五27-29)。

耶穌被觸摸以後,知道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說:「誰摸我的衣裳?」耶穌周圍觀看,要見做這事的女人。那女人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祂。耶穌接納婦女,在眾人面前宣告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可五30-34)。婦女憑著信心,主動伸手觸摸耶穌的衣裳,結果肉體與心靈的傷口都得到醫治。

2.無形的傷口

耶穌觸摸病人有形的傷口,祂也觸摸病人無形的傷口。例如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路十九2)。猶太人受羅馬帝國統治時,委託「稅吏」代為徵收稅捐。他們會多收稅捐,放到自己的口袋裡。因為「稅吏」剝削猶太人,被視為是賣國賊;而且生活腐敗,經常違反摩西律法。所以在社會上,「稅吏」被視為是「罪人」,一般人不願意跟他們往來(路十九7;太二十一32)。而撒該是「稅吏長」,所以一般人視他為「大罪人」。

撒該想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一方面,因為人多,撒該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另一方面,人們厭惡「稅吏」,不願意讓位給他,所以他不得看見耶穌。撒該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十九3-5)。撒該的外表風光,他是稅吏長、財主。但他的內心有傷口,人們厭惡他,認為他是「罪人」,不願意跟他往來。撒該的希望是罪惡可以得到潔淨,能夠再度與他人往來。耶穌知道人的內心,祂接納撒該這個「罪人」,要住在撒該的家裡。「住」在家中,可以一起感謝禱告、一起用餐、一起談話、一起分享心中的話語,代表耶穌願意伸手觸摸撒該的無形傷口。

人們都渴望被愛和觸摸。當耶穌關心撒該,伸手觸摸撒該以後,他就悔改,願意重新作人。撒該站著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這些行動是撒該內心徹底悔改的表現。耶穌的救恩臨到撒該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可以承受神的應許。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是要召罪人悔改(路十九1-10)。一個被眾人視為「罪人」的撒該,因耶穌觸摸他的傷口,反而得著救恩;自認是義人的眾人,不願意接納耶穌,反而無法得著救恩。

三.耶穌讓人觸摸祂的傷口

人常帶有傷口,有些人會隱藏自己的傷口,因為怕別人譏笑他,看不起他。一般帶有傷口的人,常渴望能被愛、被關心、被觸摸傷口。耶穌是醫治者,祂常伸手觸摸病人的傷口,使他們能得著醫治。耶穌也是受傷者,祂身上也帶有傷口。耶穌沒有隱藏傷口,祂向門徒顯露傷口,要門徒去觸摸祂的傷口。

(1)耶穌要多馬觸摸祂的傷口

門徒認為耶穌來到世上,是要復興屬世的以色列國(徒一6)。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耶穌的國裡,坐在祂右邊或是左邊(太二十21)。後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門徒的希望破滅,他們不相信耶穌會從死裡復活。因此,當有門徒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並且告訴其他的門徒,他們還是不相信。例如門徒多馬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後來,耶穌親自向多馬顯現,祂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二十24-29)

(2)觸摸耶穌傷口的意涵

一般人受傷了、病了、老了,最後肉體會衰敗而死亡。因此我們希望復活後的身體是年輕的、健康的、完美的。事實上,現在的身體是必朽壞的,復活後的是不朽壞的;現在的身體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現在的身體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現在的身體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現在的身體是屬土的,復活後的是屬天的(林前十五42-49)。

耶穌在此時復活,不是用正常復活的身體,而是用帶著傷痕的身體復活;這是最脆弱的身體,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身體。耶穌復活,向多馬顯現時,祂沒有遮蓋傷口,而是顯露傷口,這傷口就是十字架的傷痕。耶穌要多馬觸摸祂的傷口,目的是要使多馬認出「祂就是帶著傷痕的耶穌」,而且「祂已經戰勝死亡,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希望藉此堅固多馬的信心。耶穌的能力、權柄、慈愛,都是來自於傷口;我們要認識真正的耶穌,是帶著傷口的耶穌。

當多馬與「帶著傷痕的耶穌」相遇以後,說出了信仰的告白:「我的主!我的神!」(約二十28)。多馬除了相信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以外,他更加相信耶穌就是舊約的父神。

四.結語

我們都是受傷者,身上都帶有傷口。有些人是肉體的傷口,有些人是心靈的傷口;有些人的傷口是顯露的,有些人的傷口是隱藏的。我們都希望能被觸摸傷口,而且使傷口得到醫治。我們要藉由禱告,祈求來自神的幫助,使祂能觸摸我們的傷口(來四15-16);並且藉由同靈的愛心,帶著溫情觸摸我們的傷口,使我們的心靈能得著安慰,可以享受真正的平安(林後一3-5)。

在這冷漠的社會中,教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效法耶穌,顯露出教會是醫治傷口的地方,成為醫治者。教會要開啟大門,歡迎受傷的人,接納受傷的人,並且醫治受傷的人。當我們願意伸出愛心的手,能夠帶著溫情去關懷與觸摸別人的傷口,相信在神的帶領與同在之下,必能使別人的傷口得著痊癒。

參考資料:
1.蔡彥仁,〈觸摸那傷口〉,永福教會講道錄音帶,2014年3月1日。
2.鮑維均,《路加福音》,香港:天道書樓,2009。
3.孫寶玲,《逆轉人生的上帝之子──路加福音析讀》,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