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祈求聖靈 ◎撰文/FF Chong 譯/John Lin ◎期數:449期 ◎2015.02號

在禱告會開始前,數以百計的信徒便帶著期許,提早聚集在會堂裡同心禱告。渴求聖靈內住的心意,映現在每張認真誠摯的臉龐上。

這是禱告會祈求聖靈的典型場景,也是我們真耶穌教會所熟悉的景象。無論我們所參訪的是哪一間真耶穌教會,從其建立之日至今,這激勵人心、動人肺腑的一幕始終如一。雖然我們所遇見的面孔或許不同,食物、服裝和語言也不熟悉,然而其中懇求聖靈的迫切之情,卻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這些在真耶穌教會長大的信徒,從小即被教導並且鼓勵要迫切禱告求聖靈,因為聖靈是我們進入神國的憑據。無論神救恩的大好信息被教會帶往何方,祈求聖靈的經訓便前往何處。出於我們信實之主的應許將永遠立定:已有成千上萬的人領受了聖靈,伴隨著靈言做為憑據,甚至連那些座落於我們教會附近的教派──其他原本不講靈言的教會──也開始鼓勵他們的信徒祈求聖靈。

真耶穌教會雖然即將邁入成立百年之際,然而祈求聖靈的堅定信念仍如過往一樣,並且年輕的一代亦願意扎根於這傳承的信仰上。即便現今有許多人對於祈求聖靈一事提出質疑,但是神依然持續不斷地證實此一信仰的實踐仍符合聖經的教訓:祂不斷地將聖靈賜給信徒以及慕道朋友,無論是在一般聚會、靈恩會,或講習會上,有時候聖靈甚至在個人的家中澆灌下來。感謝神!

然而,儘管我們有許多聖靈澆灌下來的美好見證,一個十分重要的根本問題是,祈求聖靈一事是否有聖經教訓做為依據?聖經是所有信仰、習俗施行的判斷標準,而不是人類的情感或遺傳;無論教會所行為何,都必須要有神的話語做為根據。宗教上的實踐若沒有聖經的印證,那麼在面對多樣性的矛盾時,它就會成為混亂分裂的根源。

基督的應許


福音書裡頭清楚地記載著應許聖靈的降臨,其中又以《約翰福音》最為清楚。耶穌回應以賽亞的邀約(賽四十四3),高聲呼召口渴之人前來飲於聖靈(約七37-39),並以主做為此邀約的重點,顯明祂即是這聖靈的賞賜者。祂得以決定何人、何時,以及如何賜下聖靈。這邀約不僅是個序文,聲明神的靈澆灌下來的預言將實現,它更為得救的兩個基本要件立下堅固的根基──領受水洗和聖靈。

然而,卻有許多人認為聖靈應該是白白得來的,因為聖靈是神所應許的,要賞賜給信祂的人。他們認為一個人受洗之時就會被聖靈充滿,也有些教派認為一個人在「接受耶穌為救主」之時,或者完成罪人悔改的禱告之際,他就有了聖靈,因此不必努力付出,也沒有「求」聖靈的必要。這些人宣稱聖經裡幾乎沒有任何經文指示其他方法,他們亦指出耶穌只有深度講述聖靈的降臨,但是沒有談論祈求聖靈之事。

在此,讓我們來看看聖經到底說了什麼──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約四13-14)以及《約翰福音》第七章中的邀約皆提到「活水」,也就是聖靈。在《約翰福音》第四章裡頭,耶穌明確地指出祈求的必要性,「你若知道……,對你說……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四10)。雖然「求聖靈」並沒有明明地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七章裡頭,但是那些想喝這水的人一定要到主面前來(約七37-38)。今日,我們已經來到主面前,並且我們也認識祂,難道我們不應當向耶穌求聖靈嗎?

基督的教導


既然祈求聖靈是不可或缺的,教會就應當不斷地鼓勵信徒迫切直求。一個時常引用的篇章是祈求、尋找、叩門的比喻(參:路十一13),其以相當美妙有力的教導做為結語:「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神的信實何其大!這是一個永遠的安心保證!

然而近日以來,以此比喻教導求聖靈的適用性卻受到質疑,其質疑主要來自於兩個互相關聯的基準。第一個基準關乎作者在撰寫《路加福音》時所用的資料來源。質疑者認為《路加福音》的撰寫時間遠遠地晚於《馬太福音》,若要了解路加在這個比喻中的意思,讀者必須先了解馬太的觀點為何。在《馬太福音》中所記載的並不是聖靈,而是好東西(太七11)。因此,對於路加的記載來說,更正確的解讀應該是「好東西」,而非「聖靈」。

對於這樣的論述,我們到底應當如何檢視呢?其實討論翻譯和解讀的正確性常常免不了個人主觀的看法,因此,為了避免陷入冗長卻又不一定會有結果的神學爭辯,我們應當以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原則來解讀路加的記載(提後三16);我們亦當相信路加的著作跟其中所選用的字詞也都是出於神的。我們應該向神獻上感謝,感謝天父應允賜下聖靈給那些向祂求的人。世人對於譯文的爭論,無疑是對天父大愛的絕對否定。

第二個質疑的基準,是將路加的記載理解為「神樂意將日常生活中的好東西賜給我們」,因為人確實會向主求很多東西。再一次地,這種質疑的主要內涵其實是挑戰路加記載「聖靈將賜下給那些求父的人」之正確性。

對於這樣的論述,我們又應當如何來檢視呢?我們必須要查看聖經所教訓的主題之一致性。一個清楚的信息是,當我們有了聖靈,我們就有了一切美好的東西;當我們將順從聖靈做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標準時,我們便能藉著聖靈的引導,知道選擇什麼對我們而言才是最好的。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還有什麼好東西是比聖靈還要好的嗎?

五旬節那日


另一個提出無須祈求聖靈的論點,是基於五旬節那日的記述。聖經確實沒有明示那一百二十人是在禱告中得到聖靈的(徒二2)。然而,這可以做為不求聖靈的依據嗎?在升天之前,耶穌便教導祂的門徒要等候聖靈的降臨(路二十四49),難道他們就只是安安靜靜地坐著等候聖靈降下嗎?他們是消極地等待嗎?《使徒行傳》為《路加福音》的續載,而在《使徒行傳》中我們可以看見信徒們是多麼地樂意遵從基督的教訓。一個主要的特徵表現是,他們的聚集常常是向神禱告(徒一14)。

他們身體力行的聚集是由於他們同心合意,願意遵從他們所愛的主,並且這樣的合一心志貫穿整個等待的過程(徒二1)。無庸置疑地,這股團結的力量是神的能力,藉由他們的禱告賜下;而在那三千人信主後,他們一樣繼續維持這樣的態度。禱告顯然是他們生活中一個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使徒行傳》中絕大多數的例子裡,無論信徒們何時聚集在一起,他們總是投入禱告中。當早期教會因著傳揚主的話語而遭脅迫時,信徒們便聚集在一起禱告(徒四31);此外,當彼得被下到監牢時(徒十二5),信徒們亦聚集在馬可家中一起禱告(徒十二12)。同樣的,五旬節那日那一百二十人聚集在一塊禱告,預備自己領受耶穌所應許的實現,這難道不是很自然的道理嗎?毫無疑問的,這一百二十人當時一定是不住地祈求聖靈,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待聖靈的降臨。

撒瑪利亞的事蹟


當教會受逼迫時,有許多的信徒分散到各地,腓力亦帶著得救的福音來到了撒瑪利亞。當時,神藉著腓力所做的工行出祂的大能和行了許多的神蹟(徒八6-7)。藉著主的奇妙引導,許多人正面地回應腓力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他們接受了福音就受了洗(徒八12)。沒有人會否認當時聖靈與腓力以及這些初信者同在。

然而,當耶路撒冷的母會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使徒便打發彼得和約翰往他們那裡去。關於此舉的動機,《使徒行傳》非常清楚地記述著:因為他們尚未領受聖靈(徒八16)。雖然這些信徒已經受了洗,但是他們仍然沒有聖靈。《使徒行傳》在此用來描述未受聖靈的詞語,已清清楚楚地說明了一切:「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徒八16)。這也就是為什麼使徒們要到他們那裡去幫助他們受聖靈。

那麼,彼得和約翰是如何幫助撒瑪利亞的教會呢?──為他們禱告(徒八15)。這些新的信徒透過使徒的按手而得到聖靈(徒八17)。在此,我們若說使徒為這些初信者按手時有禱告,但這些初信者自己沒有禱告,這樣的說法合理嗎?很顯然的,使徒的行動是一個沉默的確證,證實使徒教會致力於求聖靈的禱告之中。

以弗所的信徒


當保羅來到以弗所一帶,他遇見幾個信徒。保羅當時問他們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他們受了聖靈沒有(徒十九2)。這個問題指出一個事實──聖靈不是在信主時便賜下,此外,領受者一定會知道是否受了聖靈。假若聖靈真的是安靜地住在信徒裡頭,那麼保羅的問題,從好的方面來想,頂多就是多餘的,但是往壞處來看的話,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造成初信者混亂的問題。因此很明顯的,領受聖靈必定是一個獨特並且可觸知的經驗。

在他們受洗後,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徒十九6)。如果聖靈的領受是發生在洗禮之時,那麼保羅的舉動就成為多餘的了。相同的,如果聖靈是很自然地在信主之時就賜下,沒有祈禱的必要的話,那麼保羅便是錯誤地為以弗所的初信者按手了。誠然,按手之舉代表著聖靈是必須祈求的。當聖靈降下時,一共約有十二個人說方言(徒十九7)。

結論


聖靈的賜下從來就不是一個沉默的領受,因為耶穌教導我們要向祂求活水或聖靈。耶穌的教導是那麼的清楚明白,不容讓任何其他異於原本意涵的解讀成立──當求聖靈,如同路加所言(路十一13)。相同的,祈求聖靈是早期教會的常態,因為使徒鼓勵祈求聖靈;他們的行動明確地說明信徒應當藉著按手在他們頭上,禱告求聖靈。今日的我們是末日復興的使徒教會,我們更應當在祈求聖靈的事上勇往邁進!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