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直昇機父母 ◎撰文/馬家驎 ◎期數:451期 ◎2015.04號
一.緣起

「直昇機父母」這是一種隱喻的修辭法,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漢恩吉諾特博士(Dr. Haim G. GiNott)的暢銷書《父母怎樣管教青少年》(Between Parent & Teenager),書中提到一位青少年抱怨「媽媽像直昇機一樣在我上空盤旋」(Mother hovers over me like a helicopter)。國內引起較多討論的原因是《天下》雜誌第368期的文章〈別當直昇機父母〉,文章談到「直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對台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新價值,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二.特徵

直昇機父母的特徵如下:

1.為孩子的日常生活打點和照顧周到,漠視孩子年紀應有的自理能力。

2.過度擔憂及保護孩子,免受任何危險或傷害。

3.要求學校的老師或其他課程導師特別看顧自己的孩子。

4.經常監控孩子,向他的老師、同學打聽,窺探他的隱私。

5.任何大小事替孩子解決問題、擺平事端或作出投訴。

6.維護孩子的自尊至上,凡事誇獎吹捧,不容半點批評責罰。

7.相信製造「進名校、考高分、做好工、賺大錢」的孩子,才是成功的父母。

三.現象

現代台灣父母為了怕孩子輸給其他的孩子,怕自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因而像直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要孩子一有狀況,馬上出面解決。

這樣的父母固然覺得自己的行為出自於愛,但卻也造成了孩子「嬌慣」、「缺乏挫折容忍力」的情況,讓「草莓族」更加進化成了「鮮奶油」,也成了空有知識,卻不懂得解決問題的人。

四.小跌不驚,大跌要防

H小妹是個長相清秀的五歲小孩,聰明活潑,能複述聽過的故事,能自創有趣的故事,想像力豐富,也能認讀許多文字符號,對於動物有高度的興趣。但是身體動作卻比同齡孩子落後,繪圖時,線條呈現不穩定狀態;剪圖案時,無法順利依輪廓剪下圖案;吃布丁時不會自己撕開鋁箔;跳躍等運動能力也弱於同齡幼兒,身體動作能力與其他能力有極大的差異。原來,父母對她呵護備至,任何事都幫她代勞,把她像公主一樣捧在手心,吃飯總由父母一口一口的餵食,而一些需剝皮的水果,例如葡萄、荔枝、柳丁等,都由父母剝皮去籽後餵食,布丁、養樂多等亦由父母打開後食用。

原來,父母除了把H小妹當公主照顧,也怕H小妹把飯粒撒出,怕果皮沒剝乾淨,怕食物弄髒衣物、怕小手被剪刀刺傷等。如果,父母能多些容忍,給予孩子犯錯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動手嘗試,自己吃飯也許會掉飯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也能學會操控餐具的方法,能吃得又快又好。若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剝葡萄、荔枝皮等,孩子學會了不同水果的處理方式,也讓小手更靈活,間接活化腦部細胞,成為手腦並用的人。因為父母時刻代勞時刻守護,孩子只需張口不需動手,學習機會被剝奪,致使孩子的能力發展落後,對孩子不公平,也讓孩子需更辛苦補救落後的能力。

xxx


五歲的C小妹聰慧活潑又大方,頗得眾人喜愛,家世背景顯赫,祖父、父親是公眾人物,家中經濟優渥。一般人以為這樣的小孩會有嚴重的公主病,但是,卻看到他比同齡孩子更獨立,每天放學回家會自行清洗在校使用的餐具,晚餐後會和姊姊一起清洗所有碗盤,清洗後將碗盤分類擺放整齊,並將流裡台清理乾淨。C小妹和姊姊也曾打破過碗盤,但父母不緊張不著急,只教導碗盤打破的處理方法,請孩子動手處理,並叮嚀孩子安全事宜。之後,C小妹和姊姊洗碗時更小心,學會將碗盤洗得乾淨又安全。C小妹在學校常主動幫助同學、協助老師,領導同學完成多項事務,是位人緣極佳的孩子。因父母堅持C小妹需學習處理自己及家裡的事,放手讓他去做,不代勞、不過度干預,只在旁鼓勵協助,造就孩子獨當一面的個性。

xxx


J弟兄晚婚,好不容易有個孩子,對孩子格外呵護,帶孩子到公園玩耍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孩子,深怕有個閃失。帶孩子到教會參加兒聚,也是寸步不離,深怕孩子受到冷落。

某次兒聚下課,孩子和其他小孩一起遊玩,有個活潑熱情的孩子動作較大,大力地拉著J弟兄的孩子一起玩鬧。J弟兄看到這樣的畫面,非常緊張,趕緊上前把孩子們分開,並質問對方孩子何以動作這麼大,會讓他的小寶貝受傷。

後來,遇到對方父母,上前激動告狀,並要對方好好管教孩子。頓時,空氣凝結。

因為幾次的激動反應,信徒及小朋友們遇到J弟兄的孩子,都避之唯恐不及。因為J弟兄的過度反應,影響了孩子的人際關係。

五.哪裡跌倒,哪裡站起

有時,小朋友們走走跑跑時不小心跌倒,就趴在地板嚎啕大哭,這時,就會看到大人一個箭步衝過去,抱起小孩,然後大力拍著地板又對孩子說:「地板壞壞、地板壞壞,讓我可愛的小寶貝跌倒了!我幫忙打地板了,不要再哭了喔!」接下來,看到孩子也學習大人拍打地板說:「地板壞壞!地板壞壞!」真是地板壞壞嗎?真是地板讓小孩跌倒受傷的嗎?聰明的大人當然知道是孩子不小心所致,那樣的做法只是為了安慰孩子罷了。

但是,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其實,孩子知道跌倒是自己跑太快或不小心所致,但是因為大人的舉動,讓孩子有個擋箭牌、學會推託,認為「跌倒」這事自己不需負責,反將自己的失誤牽連到其他人身上,間接影響到孩子與人的相處及對事情的處理態度。

換個場景──N小弟跌倒了在地上哭泣,爸爸上前關心,看到膝蓋有些破皮,爸爸邀N小弟一起先向主耶穌禱告,教導孩子認識主耶穌是醫治的主,祈求主耶穌醫治看顧。之後,爸爸安慰他,鼓勵N小弟自己站起來,然後為他消毒敷藥。接下來,爸爸請N小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為什麼會跌倒?是踢到東西嗎?是跑太快嗎?是自己絆到腳嗎?」等N小弟發現原因後,爸爸再請他說說避免發生危險的方法,從中學習、記取教訓。這樣的處理方式,看到孩子學會先祈求、依靠神,勇敢面對並檢討問題所在,尋求解決方法。

如此,孩子的做事態度與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學會「在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成為一個懂得依靠神、能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負責任的人。

六.袖手旁觀有時更助孩子成長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像線與風箏,線短風箏近,飛得也低,甚至飛不起來,所見景物應不多;而線長風箏遠,飛得也高,必能見到壯麗景物。線適時、適度地收放,風箏能安全又自在地翱翔,欣賞大地美景。

一般而言,華人對於孩子總是極力呵護,孩子小時時刻守護在旁,孩子學走路時,總不敢太早放手,擔心孩子一不小心跌個四腳朝天、鼻青臉腫。但西方人卻有不同的做法。十多年前在美國進修期間,看到華人帶孩子的方式,也觀察到美國人帶孩子的模式。對於同月齡(七、八個月大)的孩子,華人媽媽或長輩總是抱在手上或是放在推車裡,而美國媽媽卻是在青青草地鋪上野餐布,讓孩子坐在上面玩耍或自由爬行,甚至也有孩子套著游泳圈跟著大人在泳池戲水。到了九、十個月大,華人小孩在媽媽的攙扶下學習站立,媽媽的手總是環繞在孩子身邊。學走路時,也由大人牽著小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擔心一放手,孩子就跌倒了。而美國小孩卻是自己摸索著庭院的欄杆或遊樂設施學習站立、移動,雖然有時跌倒哭泣,但大人不會立刻上前攙扶,只在旁安慰、鼓勵孩子站起來,或引導抓住旁物再站起來,並在大人的鼓勵下,一步一步朝大人走去,雖然有時搖搖晃晃,但卻是紮紮實實的步伐。

觀察之後的發展,華人孩子大都只敢玩較簡單的遊樂設施,如溜滑梯等,而美國孩子較願意嘗試具挑戰性的遊樂設施,如攀爬架、平衡木等。華人父母照顧孩子彷彿時刻待命,擔心孩子受傷,而美國父母卻是在安全範圍內袖手旁觀,讓孩子自由探索,不在意孩子受點小傷,孩子反倒從經驗中判斷安全與危險,知道如何避開可能跌倒的地方,學會保護自己。多數華人孩子主動性較美國孩子弱,動作能力發展也明顯緩於美國孩子,一種是隨侍在側,一種是袖手旁觀,兩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日後膽怯依賴或勇於探索的生活態度。

xxx


S弟兄是個聰明但懶散的孩子,做事可以明快卻拖拉又隨便,父母覺得他變了樣,因為跟小時候的行事風格迥異。父母深感奇怪,不斷反思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對S弟兄的教育極為重視,媽媽對孩子的要求頗高,希望孩子做事做得又快又好。因此,每次S弟兄做事時,媽媽都密切觀察,在旁提醒、碎唸,甚至媽媽總在孩子完成工作後,幫孩子再把事情做個更完整的處理,如同直昇機不斷盤旋。

漸漸地,S弟兄發現媽媽都會提醒、協助甚至幫忙善後,所以,S弟兄漸漸地不那麼用心,因為知道媽媽都會在他漏失或遺忘時立即出現,因此,他不再仔細認真,慢慢成了依賴又懶散的孩子。

做事過程發現問題、進而修正調整。也在禱告中將孩子的一切交託神,求神導正、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讓孩子能成為積極進取的人,合乎神所用,造福社會、奉獻教會。

xxx


L小弟在家人的期待中來到世上,因為父母望子成龍,從小即享有王子般的待遇,家人的焦點總是在他身上,受盡寵愛與呵護。漸漸長大,進到學校參與團體生活,疼愛他的媽媽,每天背著他的書包帶他去上學,到校後總在教室外觀看他的一舉一動,觀察老師與他的互動,並在教室外以高分貝提醒他脫外套、放書包、交功課、戴口罩等,並再跟老師交代一堆注意事項,日復一日,其他同學都已經會依序背誦這些「台詞」了。

常常,媽媽放學來接L小弟時,會先詢問L小弟今天的課程內容與作業,並向老師詢問小L的學習狀況,然後開始交辦小L回家後的「工作事項」,老師總會建議媽媽給L小弟一些自由時間與空間,但媽媽總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也不知時間寶貴,因此事事安排、事事提醒、事事管理,希望他能出人頭地,比別人更強,讓L小弟背負極重壓力。老師雖然婉言勸告,但媽媽有所堅持,老師感嘆又是個直昇機父母。

七.父母不惹兒女氣(弗六4;西三21)

Y姊妹是個安靜乖巧的國中生,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青春期的她,開始在意各方面的隱私,不再喜歡父母隨意翻閱她桌上的物品,不再喜歡父母頻繁的噓寒問暖、送宵夜進房,不再喜歡媽媽幫她整理房間,不再喜歡父母幫她買衣服,對父母有好多好多的不喜歡。她曾向父母暗示、抱怨,然而,辛苦的父母,卻還是習慣像以前一樣去翻閱她桌上的物品,還是習慣頻繁地噓寒問暖、送宵夜進房,還是習慣整理她的房間,還是習慣幫她買衣服。Y姊妹有好多好多的不習慣,但父母好像沒聽懂她的抗議。

Y姊妹覺得自己長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但父母卻認為孩子還小,仍依照年幼時的模式與孩子相處,讓孩子被同儕歸類成「媽寶」,父母也被孩子歸類為「直昇機父母」,間接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年幼時,父母總是悉心照顧,也給予高度關切。但是,教養方式當隨不同階段調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關愛」,而非父母的「嘮叨」、「操控」,親子關係才能和樂融洽。

K小弟開朗樂觀、善良溫和,但是卻常忘東忘西,有時,爸媽上班時間會接到他的電話,請求幫忙送作業或上課用品到校。剛開始,爸媽都會向公司同事打個照面後迅速外出處理,甚至每天陪伴他整理書包,幫K小弟把上學物品整理妥當,這樣,鮮少再有忘東忘西的情形。但,有時父母較忙,無法協助整理時,常又會接到求救電話,造成爸媽的困擾與麻煩。爸媽意識到孩子的問題,決定不再做隨傳隨到的父母。他們不再當孩子的快遞人員,要讓孩子承擔忘東忘西的後果—被扣分、作業加倍、被剝奪下課時間等來自老師的處罰。

孩子撒嬌又抱怨,希望父母能於需要時協助送物品到校,但父母不為所動,認為孩子該學會對自己的事負責,雖然忘記帶東西時有些處罰,但那不危及身心安全,希望孩子從中得到警惕與教訓,修正做事態度,才能避免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日後的人生旅途也才不需別人協助善後或造成別人困擾。

xxx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U媽媽是個守道又愛主的姊妹,丈夫長年在外工作,教養孩子的重責大任幾乎都落在她身上,年幼的孩子活潑可愛,像隻小綿羊依偎在母親身旁,U媽媽會帶孩子讀經,與孩子討論聖經故事,母子關係佳。然而,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突然像頭狂野的獅子,不再那麼溫馴。剛開始,U媽媽像是拿著鞭子的馴獸師,兩方面對面衝突,場面險些失控。幾次劍拔弩張的交鋒之後,U媽媽思索著改變的做法,她跪下來向神禱告,祈求賞賜教養的智慧,求神帶領風暴期的孩子。孩子失控時,U媽媽不說話、不爭辯、不點燃戰火,採緩兵之計,不立即回應,並在心中默禱。等孩子的情緒平緩時,才跟孩子好好地談,詢問孩子、建議孩子,並常書寫經文小卡提醒孩子,帶領孩子一起禱告,讓孩子學會在穩定的情緒中處理事情。漸漸的,在神的帶領與道理滋潤下,孩子態度也軟化了,當態度不太對時,能在媽媽當面的小提醒中調整,不再有濃濃火藥味,學會好好說話、好好溝通。

xxx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

W媽媽做事要求完美但個性急躁,偏偏孩子是個標準沒那麼高的慢郎中。看到孩子的做事方法與態度,W媽媽常在旁不斷叮嚀、指導,而孩子有自己想法,不一定接受W媽媽的建議。媽媽認為孩子不長進,孩子認為媽媽標準過高,兩人意見幾乎常常相左。W媽媽決定改變孩子,孩子每次做事都在旁建議、指導,但孩子不一定聽從,媽媽開始高分貝責罵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對自我感到疑惑,認為自己表現差勁,樣樣不如人,臉上逐漸失去原有的光彩與笑容。

八.親子相處的良性與惡性循環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

1.良性循環

父母信任、授權小孩自我管理;小孩覺得被尊重,因而自我要求;呈現出的行為更值得被信任、被授權;父母看到小孩的好行為,管理自己的能力;父母更信任、更授權小孩自我管理。

2.惡性循環

父母不信任、不授權小孩自我管理;小孩覺得不被尊重,因而未能自我要求;呈現出的行為更不值得被信任、被授權;父母看到小孩的不良行為,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父母更不信任、更不授權小孩自我管理。

九.結語

聖經上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篇一二七3)。兒女雖是父母所生,但他們是屬於神的。父母是受託者,得用智慧、真理和慈愛來好好管理教導。因此,父母要學習適時放手,避免成為直昇機父母,也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些許跌跌撞撞,但那也是生命學習必經之路,倘若孩子一生的路都在父母安排下,沿途可能看不到人生各階段美麗的風景,嚐不到生命的豐富滋味,在高山可以看到參天巨木,在平地能夠望見綠油油的草原,景緻各不一樣,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角度也許與父母不同,但孩子的觀點也許更繽紛燦爛,沒有遇過風浪的水手,遇到暴風雨時反而不知如何前進,父母應該學習適時地放手,讓孩子在神的眷顧下獨立高飛。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3月1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