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尋求和睦 ◎撰文/方景銳 ◎期數:439期 ◎2014.04號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

和睦相處、和平共存,是眾人的盼望,但是說歸說做歸做,現實生活中人往往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掩飾自己的企圖,無不使詭詐、用心計,你爭我奪地永無休止。同樣的戲碼天天在政壇、商場和職場上演,讓我們認識人性的黑暗面,是何等的虛偽詭詐!順著內心的黑暗─—貪婪、說謊、偏見和高傲,人怎麼可能和睦?

當人的尊貴、能力、學問、財富和外貌出眾,按人性自然的發展,要讓人內心不引以為傲是很難的。人常常虛偽地將自我和自義隱藏起來,但虛榮和自傲卻常不經意流露,有時如雙面利劍傷人又傷己於無形。人很難將自義和自我放下,除非他先經歷過神的試煉,經歷苦難、病痛、羞辱與挫敗。在患難中,靜靜地反省自己所做的,此時,神會打開他的心,讓他看到在掌管生命的造物主面前自己的位置,不過是如天平上的微塵,短暫如朝露;當他願認錯求寬恕,願意以善勝惡,就有光照亮他的心,學會捨己、忘己和尊主為大,做到與人和平,配得主的恩召,配被稱為神的兒女。

光與鹽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食物因鹽的調和,成為美好可口,讓人身心喜樂滿足。人與人之間善良、誠實和愛,如同鹽一樣,讓我們得到調和與彼此信賴;好行為就像光一樣,照在人前,也照亮一家人,且讓主的榮光因著如鏡的你,反射照亮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當人看見你的謙和、善良、誠實與願寬容、接納人軟弱的愛,不為惡所勝,反以善勝惡,他們就會接納、相信你所說所做的。你就如作鹽般地調合、解開人與人間的衝突與心結,讓人彼此接納與和睦,成了一座讓人跨越鴻溝的橋樑。

使徒巴拿巴在關鍵時刻引薦、接納保羅,成為一件美事。他當時萬萬沒想到,那時順從聖靈,願意寬容接納人和勇敢的心,卻成就神在保羅身上的計畫。在阻擾神救贖工作的撒但面前,保羅成為藏在神手蔭之下那把快刀,和藏在神箭袋中那支磨亮的箭。

我們從以下聖經實例中,去探索人與人間和睦,這馨香的花朵長在哪裡?如何長成?神為何在乎、喜悅祂的兒女間和睦的馨香之氣?

巴拿巴與保羅


巴拿巴原名約瑟,是個猶太的利未人,生在賽普勒斯。巴拿巴常慷慨幫助、鼓勵和安慰需要的人,使徒們給他一個別名─—巴拿巴,意思是「勸慰子」。當時基督教會剛剛成立,巴拿巴很受他人喜愛和尊重。西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他主動賣掉一塊土地,把得來的金錢交給使徒。當時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凡物公用,使徒「按各人的需要,分給各人」。巴拿巴可能頗為富有,留意到信徒同工的匱乏,卻毫不吝嗇地慷慨解囊(徒四34-37),巴拿巴甘心奉獻,把財物交給使徒,分給需要的人。「只要別人需要鼓勵,巴拿巴就義不容辭,施予援手。」從聖經記載的另一件事,可以清楚看出巴拿巴的這個特質。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帶他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徒九26-28)。

保羅歸信耶穌基督後開始傳揚福音,但他沒有隨即上耶路撒冷去找其他使徒,而是獨自退到亞拉伯的曠野,在那裡一段時間,與神交通,得著啟示,後來回到大馬色再到耶路撒冷及大數。一開始教會人士因為他曾經迫害過教會信徒,對他有疑慮,為保護自己不被他所害,和他保持安全距離,不敢和他交往。但唯有巴拿巴接待他,聽他說話,聽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並引領保羅見使徒,得到使徒彼得與主的兄弟雅各的接納與支持,成為教會的一份子(加一12-19)。

然而接待保羅無疑是暴露自己是信耶穌的身分,萬一保羅是「假信主、真臥底」來搜罪證來害人,在兩難之間,巴拿巴想起保羅歸信時,亞拿尼亞接獲主在異象的宣告,「要召迫害基督徒的掃羅日後會成為『蒙揀選的器皿』,『在外邦人和君王……傳揚我(耶穌)的名』」,當下順從聖靈的感動,憑信心勇敢地接待他。因他的引見,保羅成為教會的一份子,成為至死忠心傳揚主名的「蒙揀選的器皿」。在此事,巴拿巴也成了主為保羅預備的一座橋,幫他跨越眾人對他不信任的鴻溝。

約莫西元45年,耶路撒冷教會接獲消息,傳道工作在敘利亞的安提阿有驚人的增長,當地有一大群說希臘語的居民成為信徒。於是耶路撒冷教會派巴拿巴到當地視察情況,把傳道工作組織起來。事實證明,巴拿巴確實是最佳人選。《路加福音》記載:「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十一23-24)

和平,這馨香的花,原來是長在誠實、善良、寬容、謙和與愛主的心的土壤裡。巴拿巴在「使人和睦」的事上,給我們很好的學習範例。

聖靈差派他們向外第一次旅行佈道,一位稱呼馬可的年輕人,即日後撰寫《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他們的幫手。巴拿巴和保羅走遍賽普勒斯,期間幫助了島上的羅馬行省執政官士求保羅歸信。然後他們起程前往小亞細亞南岸的別加;在那裡,馬可離開他們,自行返回耶路撒冷去。從「徒十三13」看來,在此之前,第一次旅行佈道一直由巴拿巴主導。可是從他所帶的表弟馬可,旅行佈道中途離去,轉由保羅負責帶頭。巴拿巴沒有為此感到不悅,他謙卑地看出主不單任用他,也重用他的同伴。

巴拿巴是初期教會所看重及信任的教會年輕領導人,我們從他說服使徒接納保羅的歸信,與耶路撒冷教會單獨差派他,去安提阿城市宣道和牧養剛信主說希臘話外國人來看,他做聖工的資歷、位分,與使徒和信徒對他屬靈品格的認識,遠遠超過當時的保羅。但他必定把主對亞拿尼亞所說的話放在心上:「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九15)。巴拿巴選擇委屈自己、寬容別人,來成就主用保羅這位器皿,實現神在非猶太世界的救贖計畫。

原來要讓「有許多人歸服了主」,自己先要成為好人,做他人的光與鹽,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被聖靈充滿,讓聖靈引導自己的心,凡事遵行神的旨意,大有信心。

巴拿巴有許多富於鼓勵的事蹟,不過「安慰之子」也一樣是不完美的人。巴拿巴和保羅計畫第二次海外傳道旅程的時候,曾發生劇烈爭執。巴拿巴打算帶表兄弟馬可同去,保羅卻不同意,因為馬可在第一次海外傳道旅程中曾撇下他們離去。為了這件事,保羅和巴拿巴起了爭執,就彼此分手;巴拿巴帶著馬可啟航往賽普勒斯去,保羅選了西拉同工,跟巴拿巴同行(徒十五36-40)。

不過,從這件事可以進一步了解巴拿巴的為人──他願意信任馬可,再給他一個機會。因此馬可恢復自信,激發他再次履行自己的承諾。事實表明巴拿巴對馬可的信心是正確的,因後來連保羅也承認馬可在服事的職務上與他有益(西四10)。

「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前五13)。使徒彼得對馬可如此親暱的稱呼,見證他在服事、照顧事上的忠心與盡心。巴拿巴的寬容度量、勸勉安慰,挽回了馬可,使他在服事人的恩賜上得以發揮,讓當時彼得與保羅生活上得到很大的幫助。

彼得與保羅的衝突


保羅與教會領袖的衝突,是發生在聚餐時。彼得傳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而保羅是向外邦人傳福音。安提阿教會當時有很多外邦基督徒,不同種族融洽相處,常常在聚會後一起用餐,彼得剛到安提阿時很快就融入教會。後來屈服於雅各派來的權威人士之下,不願再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同桌吃飯,他的行為又影響到其他的希臘化的猶太基督徒,傷了他們的心,動搖他們對保羅從主啟示「因信稱義」真理的信心,非猶太人教會與猶太人教會有決裂的危機。

於是保羅公開指責彼得說他犯了明顯的錯誤(加二11-13)。幸好彼得被指責後,沒有當面跟保羅發難。《使徒行傳》的作者也有意試圖要彌補兩人之間的不快及為彼得平反,第九章記載彼得住在不潔的硝皮匠西門的家裡;第十章強調彼得是第一個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徒,並與外邦不潔淨的人用餐。總之,彼得為了真理、為了傳福音,他的吞忍、寬大度量為初代教會奠定了穩定的局面。

保羅知道除非自己與耶路撒冷保持友好的關係,否則無法有效執行宣教使命。保羅訪問耶路撒冷的目的,是要確保他所帶領的外邦基督徒也應被耶路撒冷所接納,與猶太的基督徒享有同等的地位。耶路撒冷大公會議是討論外邦人要不要行割禮,雖然飯桌風波才剛過,彼得在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上,還是公開支持保羅的立場,最後大會批准所有外邦人可以不行割禮。彼得年老的時候,極力推薦保羅,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一點也不記恨和報復(參:彼後三15-16)。

彼得忍耐的工夫與寬宏度量,避開與保羅當面衝突,與避開對外邦信徒信仰的傷害,追求和睦,支持與肯定保羅向國外傳福音工作,他也用一生的生命愛主、完成主所託付的「餵養我的小羊」的使命(約二十一15)

勸友阿爹和循都基


當教會有不和睦時,使徒保羅,對於腓立比教會的領導者友阿爹和循都基之間作了這樣的勸勉:

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他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腓四2-3)。

保羅在處理此事有從聖靈來的能力,既有魄力,也很有智慧和圓融,未偏袒任何一方。一方面在信中公開勉勵同心,並肯定她們與保羅在傳福音事上的辛勞和謙讓的心;並請一位與她們在極為艱難的宣道工作上,曾一起同甘共苦,並雙方當事人皆信服的同工,前去按著主的話勸勉她們,讓主的平安在她們心裡做主,化解彼此芥蒂心結。從信中的語氣,她們已接受勸解,並和好如初。

從個人心結走到主裡同心之路


保羅公開對當事人友阿爹與循都基,過去在福音上與保羅一同勞苦,對她們為聖工付出的辛勞予以肯定。最重要的是克服她們個人的委屈或不滿,讓聖靈導引她們的心,去思念過去愛主而同甘共苦曾有的同袍之情,與名字記在生命冊上的盼望;付出既被肯定與接納,已有心結的牆就被推倒。

保羅邀請一位「真實同負一軛的」的同工,出面幫助她們二位,私下做開導和勸勉工作。他(她)必定為友阿爹與循都基當事人所信任和肯定的人,愛主又被聖靈充滿,聖靈賞賜他有讓人和睦的恩賜。保羅隱藏他的名,更顯出他處事真有從神來的智慧與屬靈權柄。

每當教會聖工向前發展時,教會內部的紛爭,或外來的迫害就會出現。看似危機但卻是轉機,神藉祂所預備、合祂心意的工人,扭轉了局勢,使聖工因著工人願意謙卑地順服聖靈的帶領,並把自己委屈、傷痛放在主前,因愛主而願意寬容他,而成就神在那個時代的救贖計畫。

結語


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了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八14-15)。

心存善良的人,會先反省自己的錯,不計算別人的惡,心存憐憫,結果是以善勝惡。內心誠實沒有詭詐的人,誠實持守道理,他也像岩石般堅定,做個值得讓人信靠又使人和睦的人。並且忍耐和寬容接納人的過錯與違逆,寬恕別人也釋放自己,讓神的道在自己生命的土裡,往下扎根,向上結果,並且結實百倍。

因為經上說:「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詩三十四12-14;彼前三10-12)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