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信心與理性 ◎撰文/呂日星 ◎期數:445期 ◎2014.10號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德國小女孩,天生視力有特異功能。她曾指著天空說:「老鷹!」,但是當時天上空無一物,直到有人拿望遠鏡搜尋,才發現天空中真的有老鷹,只不過牠飛得太高,非正常視力可見。

借用這故事,來說明信心與理性的不同特質。信心如這小女孩的眼睛,它有超越性;理性如一般人的眼睛,它有限制性。而理性主義者不知理性的限制性,認為理性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迷信這樣的信念:「任何沒有足夠證據的信念,都不可信。」他們不知道在人的理性認知之外,仍然有一大片真理的世界存在,只有用超越的視力──信心,才能看見。

信心與理性,其實是兩套獨立的「看見系統」。信心的本質,就是一種「看見」。「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來十一7)。為何挪亞會建造方舟?因為他用信心之眼預見將來空前絕後的大水災。理性主義者,如井底之蛙,只相信他們所看到的那一片天,進而輕率的否定別人的「看見」(宗教經驗),最終否定信仰的價值。

信心與理性,是神賜給世人的兩大禮物。神將信心賜給選民,使他們能明白神的特殊啟示(聖經);神也將理性賜給所有世人,使他們能探索神的普通啟示(大自然定律)。既然它們都來自神,它們本質上是能和諧共存而不衝突。

我們可能聽過這樣的說詞:「單純相信,不要想那麼多!不要想那麼複雜!」這樣的說法,壓抑信徒理性的思考、壓抑思考所產生的正常懷疑。這是有後遺症的,因為疑問一旦發生,不會自動消失,它會妨礙信徒在知識上的更新,妨礙信仰的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讓信心與理性融合,展現信仰圓滿的世界觀與實踐的可行性,才是正途。譬如自然神學的產生,就是人嘗試透過理性道路,去獲得有關神的知識,這是由下而上的神學。雖然它有別於聖經由上而下的啟示神學,我們還是肯它的價值。若神在自然界與人生經驗留下足夠的證據指向祂,用理性挖掘這些證據,成為信仰的旁證,有何不可?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19-20)。他也肯定了普通啟示與理性思考的價值。

換言之,主觀的信仰理念與客觀的理性思考,是可以攜手合作的。沒有反省能力的信仰,遲早會造成信仰的扭曲,而理性能幫助我們做反省。盲目拒絕理性反省的人,將把自己困在令人窒息的信仰框框內,使活潑的信仰變成死板的教條。成熟的信仰不應逃避理性的反省。理性有三重意義。第一是形式理性──邏輯與推理的基本原則;第二是批判理性──檢驗系統內部的一致性;第三是創造性理性──教義與生活經驗的創造性統合。信仰若經過這理性三重意義的統合,必然產生最圓滿的世界觀。

第一,信仰必須統合形式理性,講台內容與出版品的訊息,必須架構完整,言之有理,論述清晰。保羅說:「若用舌頭說聽不懂的信息,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你們就是向空氣說話了。」(林前十四9修訂版)。他深知形式理性的重要性,他所寫《羅馬書》的前半部,可稱為「因信稱義」的論文,邏輯思考清晰,立論清楚,是信仰與形式理性統合的典範。

第二,信仰必須統合批判理性,檢驗信仰系統內部的一致性。歷代先知對選民信仰偏差現象並非視而不見,所以先知的信息常常帶著強烈的批判性。譬如先知阿摩司說:「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摩六4-6)。今日,透過批判理性客觀的觀察,檢討教會組織的缺失與教義的周延性,也是有必要的。

幾年前,出現《製造耶穌》這本書,它的副標題就是「史上No.1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它回顧聖經的傳抄歷史。它提醒我們,今日我們手中並無第一手的原文,只有抄本。而聖經傳抄的過程,除了筆誤,有時候為了維護神學思想,也會更改經文。我們如何面對這樣的書?簡而言之,就是以理性的胸懷,接受書中的理性批判,接受那些有根據的事實。我們承認以下這段經文並非原文,而是加添的:「在天上做見證的有三:父、道與聖靈,這三樣都歸於一。」(約壹五7,KJV譯本的中譯)。1我們也承認,《馬可福音》最後十二節(可十六9-20),可能不是原文,而是後人所附加。但是,回頭以信心統合這些理性批判,我們卻不必動搖對聖經的信任。2神當然知道傳抄過程必有失誤,但是祂的作為弔詭,祂樂意用軟弱的人來傳承經文的真理,經文雖然經過漫長的傳抄歲月,藉著聖靈的保守,重要真理卻毫無流失。因此這書的內容並不影響聖經在我心目中的權威地位,3反而讓我讚嘆神的偉大:「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3、36)

第三,信仰必須統合創造性理性。若是信仰能統合不同領域的經驗,其合理性將會更明顯。譬如我發現,《傳道書》是以哲學思考為主軸的經卷,因此筆者出版《傳道書中的弔詭》,書的內容,讓神學與哲學相交、虛空與充實共舞。最後一章的總結論,我以哲學思考為架構,以信仰為內涵,提出四個層次的生存意義。這樣的論述,是創造性、理性與信心攜手合作的成果。這樣的統合越多,我們的信仰體系越圓滿,我們的世界觀越有說服力。

其實理性也是一種信心,對科學家與自然定律的信心。台北捷運文湖線,四節獨立車廂,沒有司機,完全自動化;進出台北捷運,悠遊卡一卡搞定。這些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都是因為我們的理性信任看不見的電子。我們經歷過聖靈的體驗,深知聖經乃是神的啟示,因此我們也相信看不見的神。我深信,這兩個信心系統,最終必是和諧共存的,因為兩者都是來自神。

最完美的特殊啟示,就是聖經與道成肉身的耶穌;最完美的普通啟示,就是大自然本身。透過信心與理性,統合這兩種啟示,讓虔誠的信仰與嚴謹的思考並存。成就圓滿的世界觀,必然能使基督教成為更有生命力、更活潑的信仰。

參考書目:

1.關啟文著,《我信故我思》,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1998。
2.巴特•葉爾曼著,《製造耶穌》,台灣:大家出版社,2010。


註:

1.這經文被加添的事實,對維護本會的神觀,提供很大的幫助。聖靈奇妙的帶領,「約壹五7,KJV版本」的錯誤,竟然沒有出現在中文《和合本》聖經,被翻譯者修正了:「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

2.《製造耶穌》的書末,有篇作者訪談錄。作者承認,因為他無法理解這個謎題:「若真有慈愛的神存在,為何祂任憑人間這麼多的苦難產生?」他已經從虔誠的基督徒變成不可知論者。但是,我猜測,他這信仰轉變的心路歷程,應該也與他對聖經定位的改變有關。

3.信仰統合批判理性這件事,不得不做,卻有風險。我們必須遵守這個原則:當信仰與理性衝突的時候,理性必須向信心臣服。少數主內知識分子,不再相信聖經的權威性,就是因為棄守這原則。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