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耶穌的成長如嫩芽出於乾地 ◎撰文/蘊涵 ◎期數:455期 ◎2015.08號

孩子成長過程中,可愛的回憶有許多,但會讓人充滿期待未來的畫面,莫過於年幼的孩子,身上穿著爸爸媽媽寬大的衣服,一手拉著快要拖地的衣角,另一手托住戴在頭上,爸爸媽媽寬鬆欲墜的帽子,一邊踩在爸爸媽媽像船一樣大的鞋子,一邊裝模作樣,想像自己就跟爸爸媽媽一樣。這幅畫耐人尋味的特點,在於想像孩子何時能夠真正合身地穿戴上爸媽的衣服、鞋子、帽子,有爸爸媽媽的神韻,像爸爸媽媽一樣?

主耶穌是神親自道成肉身,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四3-5)。道成肉身的耶穌,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顯現神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的形象(弗四24)。主耶穌也曾經歷人子生命成長的不同階段:從新生兒,走過童年,經過青少年,歷經三十年的寒暑,長大成人,三十歲傳福音,開始彰顯神子的身分與能力(路三23)。

一.耶穌的童年

主耶穌的門徒馬太與保羅的同工路加,分別用兩章的篇幅,各自在《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中,證明耶穌就是預言的彌賽亞基督。《馬太福音》注重預言的應驗,以先知預言和歷史事件,向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自古以來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路加福音》強調耶穌的降生是為萬民預備的(路二10、30-32),描寫較多個人心情故事,描寫像牧羊人、西面、女先知亞拿等看見嬰孩耶穌歡喜的情形。《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從不同的角度,帶領我們認識這位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從成胎到成人的成長過程。

嬰幼兒與孩童的成長,主要倚賴父母的家庭教育。主耶穌肉身的養父約瑟與母親馬利亞,蒙神揀選承擔「以馬內利」的特派專員,(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以賽亞書七14),必有其過人的特質,可供現代父母學習,思考如何養育「像耶穌一樣」的孩子。

天使報信的先後次序雖不同,約瑟和馬利亞從天使的信息,認識童女懷孕生子的兆頭,以及神要如何使用他們,成就以馬內利預言的使命。約瑟與馬利亞不約而同表現出尊主為大、甘心順服、為主蒙羞、為主受苦,與主同苦的僕人精神。不論是約瑟的「就」行動派作風(太一24、25,二14、21、23),或是馬利亞的「存」思想派思維(路一29,二19、51),謹守主訓的精神、反覆思想的習慣、為主受苦的身教,如此家風,有助主耶穌少年時期「以父事為念」心志的萌芽(路二49),「一面聽,一面問」追求真理的態度(路二46),以及主耶穌日後傳道時,「就」動慈心行神蹟,予人恩典的慈悲心腸(太十四14,二十34等)。

從拿撒勒到伯利恆,從伯利恆到埃及,從埃及到拿撒勒,看似繞圈的旅程,卻是耶穌童年顛沛流離的路徑。主耶穌不是在安逸溫室中成長的花朵,而是在患難風雨中茁壯的大樹。約瑟與馬利亞遵從主命,甘心順服,與年幼的耶穌一同走過這段艱苦的成長路。鍛鍊主耶穌堅強的心志,勝過曠野禁食四十天後,魔鬼的三次試探(路四1-13);造就主耶穌勇敢傳福音、忍受屈辱的工作精神,就算傳道初期,在家鄉,因傳講真理被鄉人攆出會堂、逼到山上、被推到山崖邊,仍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路四14-30);耶穌可以為福音工作,顧不得吃飯,被親友誤以為癲狂,面對母親和弟弟們要帶「癲狂」的祂回家之窘境,反倒把握機會闡明真理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可三20-35)。

按著摩西律法,耶穌出生後第八天行割禮,四十天後上耶路撒冷獻祭(路二21-24)。經濟能力雖單薄,只允許獻上一對班鳩或兩隻雛鴿的窮人祭物(利十二2-3、6);每年逾越節,約瑟和馬利亞都會到上耶路撒冷守節(路二41;申十六16)。虔誠的家庭宗教教育,起源於家長對信仰的追求與持守。信仰生活是需要培養的生活習慣,敬拜神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的家庭規矩。生在律法下的耶穌,自出生開始就謹守律法,奉行以敬拜神為首要和遵守摩西律法的家規。如此信守律法的家教,不僅養成主耶穌在安息日進會堂的平常規矩(路四16),認真查考真理的信仰態度(路二46),更讓知法守法的主耶穌,達到「成全律法」的使命(太五17)。

「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路二40)。從這段經文看來,主耶穌的成長可分兩方面。在肉體上,主耶穌與平凡的孩子一樣,身體健康,成長茁壯;在靈性上,主耶穌的成長,宛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第2節「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出生時以馬槽為床,襁褓中亡命天涯。童年住在被人鄙視的拿撒勒小城,清寒窮苦的木匠家庭成長。在人眼中,主耶穌的生命,好像落在困乏和艱難的「乾地」裡。在神眼中,主耶穌的生命宛如「嫩芽」,為神所珍惜呵護,一路有天使指引看顧,因神的恩典,絕處逢生,靠著神的恩典長大。因為地乾,所以根深,能夠汲取神生命的泉源。生命的寬度來自於經歷苦難的深度。嚐艱難餅和飲困苦水長大的主耶穌,在人困苦的生活操練與在神豐富的恩典滋潤中,身體與靈性日益茁壯。

二.耶穌十二歲

到耶路撒冷守節,私下留在聖殿繼續學習律法的耶穌,年僅十二歲,為預備自己成為「以父事為念」的律法之子(按猶太人的習俗,男子十三歲時,成為律法之子)。「祂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路二46),如此懇切學習律法的態度,可媲美保羅當年「在迦瑪列門下(英文聖經作「腳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的追求精神(徒二十二3)。

雖不在一代名師迦瑪列門下受教,自幼充滿神智慧的耶穌,十二歲時,對道理提問的深度與見解,不僅是聖殿裡的教法師,「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路二47)。在聖殿與教法師切磋的經歷中,可看出主耶穌自幼對摩西律法和先知講道的內容,有相當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贏得聖殿裡教法師的認可與讚許。主耶穌的聰明與應對,更顯露出祂具備高效能傳道者的恩賜:屬靈的智慧、機靈的應對能力與犀利的口才。

十二歲「以父事為念」的耶穌,自覺使命,明白身為彌賽亞,肩負「成全律法」的任務(路二49;太五17)。惟獨對律法先知書有通盤認識與理解,才能夠進一步將字句中的精義闡明,預備將來傳講天國福音的工作。正因在律法上有扎實的根基,日後主耶穌面對魔鬼各種試探時,不偏不倚地使用舊約聖經的字句,敵擋魔鬼(路四1-13);面對法利賽人的質疑,精準地引經據典,指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十二1-8);面對文士、撒都該人的挑釁,進一步點明律法字句中的精義,提高信仰與敬拜的層次(可十二18-34)。

若說保羅曾經在迦瑪列門下,接受嚴謹的法利賽人訓練,通曉律法,信主後再透過神直接的啟示,闡明「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加三24)。主耶穌則是用自己的生命與言行成全律法,讓相信基督是救主的人,能因信靠耶穌,罪得赦免,蒙神稱義。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6節所言:「祂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

耶穌十二歲私自脫離朝聖返鄉隊伍、滯留聖殿學習律法事件,最後以順從父母,悄然落幕(路二51)。對任何進入青春期、主觀意識漸強的孩子而言,絕大多數人以「叛逆」掛帥。十二歲可能已經進入青春期的主耶穌,面對憂心尋找祂的約瑟和馬利亞,即便心懷更遠大的壯志,有「以父事為念」冠冕堂皇的理由,卻選擇作順命的兒女,順從父母,一同返回拿撒勒的家鄉。

熟諳律法的主耶穌,深知「孝敬父母」是十誡中的第五條誡命(出二十12)。順從父母是孝敬父母的方式之一,順從父母亦是順從天父的誡命。主耶穌不單是律法知識的巨人,祂更是道理的生活實踐家。知行合一的主耶穌,用實際的行動,證明遵行律法的心志,不但立下好榜樣,更得以在日後講道時,誠實無偽地傳講自己所信和所行的道:「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9)。由此可見,「以父事為念」是雙關語,表層字面的意義,以追求神國神義為首要,為留在聖殿學習道理的緣由;深層行動的意義,就是順從和遵行天父的旨意,是起身與父母返鄉的動力,所以主耶穌就順從父母回家。耶穌對天父與父母那顆順從的心,是讓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的關鍵(路二52)。

三.轉眼三十年

主耶穌從十二歲到三十歲,十八年的寒暑,僅以一節聖句帶過:「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猶太男子於十三歲行成年禮,成為律法之子(barmitzvah),在律法上完全責任,在宗教上信仰要獨當一面,在生活上要學習一項謀生的技能。利未人滿三十歲,始可擔任祭司工作服事神(民四2-3、22-23、46-48)。十三歲以後的主耶穌,必須自己承擔負責靈命成長的功課,預備將來事奉神的工作。

若與在變貌山上,同主耶穌說話的摩西和以利亞相比(路九28-36),摩西八十歲,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在曠野隱藏四十年;以利亞先知帶領以色列人的心意歸向神之前,在基利溪旁與撒勒法的寡婦家隱藏三年半。主耶穌三十歲傳道前,同樣也經歷隱藏的靈修功課:一方面盡人子照顧家庭的義務,一方面繼續充實神子的屬靈工作裝備。

主耶穌的養父約瑟,自《路加福音》第二章結束後,消聲匿跡,沒有再被提過。最有可能的推測,即耶穌十二歲從聖殿返家之後,約瑟早逝。身為長子的主耶穌,克盡長子的責任,繼承約瑟木匠的工作,協助母親馬利亞,照顧年幼的四個弟弟和幾個妹妹,扶養他們長大(參:可六3)。主耶穌對母親馬利亞的孝心,就算三十歲出門傳道後,依舊未減。當主耶穌被釘十架的時候,心中仍掛念母親,在十架上親口將母親託付給所愛的門徒照顧(約十九25-27)。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家庭是教會的單位,主耶穌先在家盡孝、服事家人,盡人子的義務照顧家庭,等候神的時候到來,才開始神子的工作,傳揚天國福音。可見主耶穌愛神也愛家的表現。

主耶穌的屬靈工作裝備,包含四個層面的全人發展:內在心智成熟、外在身體健康、與神靈交親密、與人關係和諧(路二52)。內在心智成熟的表現,不是知識累積的結果,而是知識內化提昇為智慧的成果,有屬靈的眼光與見解;外在身體健康,是四處旅行傳福音的重要資產;與神靈交親密,與神為友,直接從神得著上頭來的力量,與神同工;人際關係和諧,是傳揚福音、建立教會為基督身體、互為肢體的要素。主耶穌達到如此全人均衡發展的祕訣是「順從」。

主耶穌三十歲前看似卑微的苦難人生,醞釀祂三十歲後顯露非凡神子的能力,滿有基督的樣式。主耶穌走過的成長之路,為今日蒙神恩召,披戴基督的我們,立下如何讓基督成形在我們心裡的榜樣(加三26-27,四19)。「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8-9)。

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幫助我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滿有神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的形像(羅十五5;弗四20-24)。


參考資料:

1.蔡梅曦著,《路加福音釋義》,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
2.言成,〈耶穌的童年〉《青年團契》244期,1998.01號。
3.張基順,〈耶穌仍舊留在殿裡〉《青年團契》244期,1998.01號。
4.蔡彥仁指導,慧盈撰稿,〈猶太人的出生與成年禮〉《聖靈》月刊334期,2005.07號。
5.周惠安,〈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聖靈》月刊,374期,2008.11號。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